第一章 穿越(1 / 2)

話說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隋文帝景承天命,一統華夏,在位24載,立下千秋功業,後傳位於隋煬帝。隋煬帝在位時三征高麗,開通大運河,西巡張掖,創立科舉,雖有赫赫文治武功。除開創科舉有功於千秋萬世,其他各項雖也造福子孫後世,但無一不勞民傷財,萬千百姓勞於奔波,無數壯丁死於非命,極傷民力。再加隋煬帝驕奢無度,數次東遊,浪費無數。終於導致萬千農民起義。一時間天下狼煙四起,各路群雄並起爭雄,正所謂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單表各路英豪之中有一人,此人生得天庭飽滿、濃眉大眼,眼閃星輝,器宇不凡,渾身上下流露出一股帝王之氣。此人姓李,諱世民,乃唐國公李淵二公子。此人勸父起兵,解天下黎民倒懸之苦,後終於平定各方叛亂,渾一中國。後李淵建極稱帝,後世稱唐高祖,乃封秦王。

秦王李世民建蓋世威名,風頭直壓唐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心存妒忌,數次加害於秦王李世民,天幸李世民乃上天注定的真命天子,終於僥幸不死。後李世民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人幫助之下,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太子李建成與幫凶齊王李無吉鏟除。後唐高祖傳位於秦王李世民,自稱太上皇。秦王初登大寶,便有

突厥犯邊,邊境大將叛亂之禍。

李世民渾身是膽,一麵布兵設陣,一麵親率六騎,隔渭河與突厥可汗頡利對話。頡利見李世民英武不凡,唐軍軍容整齊、氣勢威武,便要求講和,接受議和條件,以白馬為牲,在渭水便橋上歃血立約。後派大將李靖千裏奔襲突厥,活捉頡利,拓土千裏,創下後世不世之威。四方各蠻夷,見大唐名皇在位,力精圖治,一時紛紛上表稱臣,共稱李世民為“天可汗”。

更難得的是李世民肯與民休息,重視桑麻,獎勵墾荒,使得府庫充足,路不拾遺,民皆安樂。經過二十四載之功,終於創下留名千秋萬世的“貞觀之治”,死後世稱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名臣賢將無數,曾畫二十四功臣於淩煙閣之上。有文有武,一時間人材濟濟,名相名將層出不窮。

此處卻單表一位僧門高僧,立無量宏大願,隻身西去,翻雪山,渡大河,遇凶徒,經無數凶險,方才到達佛國天竺。要知此位姓甚名誰,又曆何險,且聽下回分解。

“啪”的一聲響,響木一拍。說書的老先生畢竟年紀大了,又聲如宏鍾的說了這麼久,頭上早已見汗,此刻他用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然後向下麵的座椅看了一眼,搖了搖頭。

隻見下方的座椅上雖然坐滿了遊客,但用心聽講的卻沒有幾個人,眾人隻在各顧各的聊天說話。

現代資訊發達,網絡,電視,報紙,廣播裏麵,什麼樣的東西沒有,各種好的壞的,一擁而至。現在又有幾個人來茶館裏聽書。若不是近幾年國家刻意保護一些老技藝,要不然說不定數十年後,說書這一行定將失傳。

想到此處,老藝人歎了一口氣,下了台,坐在一邊,默默的喝著茶,突然心中一動,抬起頭,向一處方向看去。

隻見靠近茶館的一角,有一名少年正坐那裏喝著茶,一邊用眼光打量老說書人。老說書人不禁眼中一亮,心中暗讚了一聲好。

這少年雖然身體瘦弱,但眉目軒朗,更難得是臉上有一種神情,這神情不是做作而出,而是真正的發自內心。

一張年輕的臉上並沒有年輕人所特有的那種朝氣與狂態,仿佛如一名老僧般,寶相莊嚴,微笑起來,如佛前弟子一般的充達智慧。

老說藝人道:“看來這位少年,是一位老成之人。”

正在說書藝人胡思亂想之際,突然一名明媚少女來到他的身旁,在他的耳邊說了幾句話,他聽後笑了一下,站起身來,跟在少女的身後,走了出去。

待那兩人走開茶館後,少年向那少女道:“有什麼秘密的事,非要在外麵說?”

那少女轉過頭來,看著他說道:“我真不搞不明白你啊,好不容易出來一次,他哪兒也不去,卻去茶館來聽這勞什子的書。”

少年雙肩一聳道:“沒有辦法,誰叫這說書的老人家講《大唐西域記》,我還在電視裏見他講過書呢,沒有想到在現實之中聽到講書,比在電視之中更加的精彩。

少女小嘴一撇,說道:“唉,真是拿你沒轍了,你怎麼那麼喜歡西遊啊,無論電視劇,電影,還是書籍,甚至說書唱戲的,你都不會放過。真的沒有弄明白,西遊記又那麼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