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計算機應用管理(一)(1 / 3)

計算機是當代先進的高科技產品,計算機在銀行界的應用,宣告了銀行業務傳統的靠一把算盤、一隻筆、一本帳的手工操作時代的結束,對傳統的管理方式和思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曆史發展的過程證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必然會帶來嶄新的管理,而先進的科學管理又會使這些設備發揮出更大的效益和作用,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又不斷地向前發展。

現在我們業務部門麵臨的是先進的設備引進來了,但在管理和使用上還不能與之適應,新的規章製度也不健全,如:灑了一杯水使鍵盤失去了作用;設備保管不善,使一個所不能正常營業;違章操作,造成了數據文件的損壞,致使當日業務被迫終止。種種事實表明,提高業務人員對計算機應用的管理水平,加強管理手段已經刻不容緩、迫在眉睫了。作為儲蓄所的領導者,儲蓄業務第一線的指揮員、所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計算機應用管理的重要性,學會管理的方法,掌握管理的內容,帶領全所同誌管好計算機,用好計算機,從而更快更好更優地為廣大儲戶服務。

第一節計算機的概況和基本知識

有人說計算機的誕生是世界上又一次工業革命,這話一點也不誇張。通過了解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可以堅定我們對計算機應用廣闊而美好的前景充滿信心。

一、計算機發展史簡介

計算機是本世紀科學技術的卓越成就之一。自從1946年問世以來,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它已經曆了幾代的更新,計算機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工農業生產、國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計算機的應用範圍達數千種之多,並仍在不斷地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它已成為一個國家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說,計算機的科學技術水平、生產規模、應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顯著標誌。

計算機發明於20世紀40年代。美國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於1946年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由程序控製的電子數字計算機。它使用了18800隻電子管,體積為85立方米,占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150千瓦,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它的內存容量隻有17尺,字長12位,每秒鍾隻能運算500(1次。現在看它的運算水平是不高的。但在當時與人工計算相比,它的速度已提高8400倍,獲得了劃時代的進展,充分顯示了計算機的威力和巨大的潛為。

自從1946年以來,計算機的發展極其迅速,特別是在高速化、微型化和可靠性方麵都有顯著的進展。幾十年來,計算機經曆了四代的變革。大體上從1946年至1956年的十年中研製和生產的計算機為第一代計算機。其特征是:邏輯元件采用電子管,主存貯器使用延遲線或磁鼓,作為輔助存貯器已開始采用磁帶機,軟件處於初始發展階段,符號語言已出現並被使用,應用範圍以科技為主,應用方式主要是手工式的。從1957年至1963年研製生產的計算機為第二代,即晶體管數字計算機時代。其特征是邏輯元件采用晶體管,主存貯器使用磁芯,外存貯器開始采用磁盤,軟件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出現程序設計的高級語言,、相應的編譯程序也已建立。此外還出現了成批處理執行係統以及成批多道分時等係統。應用方麵,各種事務數據處理得到了廣泛應用,並開始用於過程控製。第三代計算機從1964年18從360係列出世開始。這一代計算機邏輯元件已采用集成電路,存貯元件主要還是磁芯,機種多樣化係列化,外部設備不斷增加,品種繁多,尤其是終端設備迅速發展,並與通訊設備結合起來。軟件方麵,操作係統進一步完善與普及,分時係統和多道程序係統被廣泛使用,計算機被大量應用於工業控製、數據和科學計算各個領域中。1970年以後電子計算機進人第四代,第四代計算機是指全麵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時代。其特征是:邏輯元件和主存貯器全:麵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軟件與硬件有更多的結合,應用則表現出由多機形成綜合信息處理網絡,進入了以網絡為特征的對代。

二、計算機基本知識

概括地說,計算機係統由兩大部分組成,即硬件和軟件兩部分。所謂硬件是指包括計算機、外部設備、通訊設備及聯接線路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設施,軟件是指操作係統、服務程序、用戶程序等的總稱。我們將分別介紹這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