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本書中的是我近兩年的散文隨筆,是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比較繁雜瑣碎,也就不像過去的散文集分幾類,大體按時間順序編排,可見這繁忙的兩年中的足跡和心跡。
之所以以《尋訪高興》作為書名,不僅因為該文獲由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學會寫作中中心、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而且記述了作者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狀態,表現了追尋平民幸福的心態。作品中的幽默詼諧流露出難得的輕鬆愜意的情緒,而隻有心情愉悅高興了才能談得上幸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常七八,凡夫俗子的我也不例外。近兩年中處於多事之秋,盡管我努力按古人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要求自己,但也不免有時煩惱憂慮,為了排解煩惱憂慮,就讀讀圖書,在書中找答案;寫寫文章,在文中宣泄,然後使心情陰轉晴甚或陽光起來,於是有了高興,有了幸福感。所以我的讀書寫作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尋訪高興或幸福。
賈平凹說他近年來的散文是他生命的體驗,對此我是有同感共鳴的。因為時間和精力所限,不可能像年輕時那樣濫用感情,無愁強說愁,所以文中的抒情成分可能少啦,華麗的詞彙少啦,而人生感悟可能多了,生活的歎息也可能多了,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真實,這就是知天命之際的人生狀態啊!
近讀學兄王民權寫的《李儀祉遺事》,鄉賢李儀祉有一段話令人思考,他說: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一切事情應該求實際,不要爭虛名;應該努力苦幹,不畏風霜艱辛,不要以一次失敗便灰心、墮落,必須再接再厲。因為失敗一次,即得一次的經驗,發現過去的缺點而改正之。要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指期事業的完成,不必在名利上計較,或勢力上費心也。謹引此哲言與女兒和讀者共勉。李儀祉先生主持修建的洛惠渠至今仍在灌溉著故鄉的土地,但願先生的哲言也使我們的心靈滋潤,使我們的人生受益。
衷心感謝著名作家孫見喜先生為拙著賜序,記得有一年新年聯歡,有一副謎語是:孫子看到爺爺手中的糖果;謎底是:孫見喜。但願孫見喜先生的序文帶給我們像糖的甜蜜,如蓮的喜悅。同時對書中增光添彩的書畫攝影作品的作者賈平凹、張文華、王立誌、張寶成等人,以及所有對拙著寫作出版付出勞動的人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禮!
作者
2011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