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渾水摸魚(3 / 3)

因此,為了鞏固優勢,搶占市場,“聖力”公司決定采取多種市場營銷手段,全麵吞食新加坡的民族工業,最終占據新加坡乃至整個東南亞的輪胎市場。

而與此同時,為了“明日”輪胎廠的生存,更為了新加坡民族工業的未來,“明日”輪胎廠的總裁陳嘉庚先生立即將世界各地屬於他名下公司的資金全都抽調到新加坡,誓與“聖力”在新加坡土地上展開一場為維護民族工業的奮戰。

然而陳先生深深地知道,與一個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進行正麵商戰,單憑個人的力量,是極有可能失敗的。因此,他與部下詳細製定了此次商戰的兩項計劃:第一,聯合新加坡的商會及行會,讓他們幫助進行全民愛國教育,鼓勵人民使用民族產品,抵製外國貨,形成堅固的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想方設法搞垮“聖力”公司在新加坡的企業形象,以便從根本上扭轉局麵,最終將“聖力”趕出新加坡。

由於陳嘉庚先生在新加坡深有威望,抵製美貨的民族統一戰線很快便形成了。人民都被陳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紛紛表示要堅決支持“明日”公司。同時,陳先生還要求“明日”公司員工加班加點,迅速擴大生產量。還要在質量上好的輪胎上打上“明日”商標,仍以50新元的價格出售;而質量較差的則打上“聖力”的標記,以10新元的價格投放市場。

果然,“明日”公司的目的很快就達成了,真假“聖力”輪胎一時間充斥了市場。消費者一致認為,“明日”的價格雖高,但質量有保證;而“聖力”出售的卻是價低質差的劣等貨。加上“聖力”公司的售價忽高忽低,搖擺不定,引起了新加坡眾多批發商的質疑,都不再敢進價格飄忽不定的“聖力”輪胎。

而陳先生之所以敢這樣做,就是因為他了解到:“聖力”輪胎廠其實在態度上極其蔑視新加坡,因此並沒有將“聖力”牌商標注冊。等他們發現“明日”公司仿冒生產“聖力”輪胎時,也隻能有苦難言,而無權提出保護商標的訴訟。最後,“聖力”公司不得不咽下自己釀成的苦酒,撤走新加坡分公司,從此再沒有出現在亞洲市場上。

陳先生攻占市場的戰術實屬巧妙。這種攪亂市場,趁機取勝的“渾水摸魚”法,看似有悖於商業道德,但從保衛自己民族工業的角度看,卻是值得稱頌的。

劉秀虎口得食

東漢時,漢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很有韜略的政治家。其在未登基前,曾在河北一帶和王朗大戰20多日,最終攻下邯鄲,殺死王朗,獲得成功。而此前王朗在邯鄲稱王,兵力豐實時,還發生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當時劉秀礙於王朗的實力,不敢與其正麵交鋒,就帶著少數親信來到薊州。當時薊州正在兵變,眾人紛紛響應王朗,捉拿劉秀。劉秀無奈,衝出城門,倉皇南逃。

一行人逃到饒陽時,彈盡糧絕,饑餓難耐。劉秀忽然一拍大腿,向眾人說出了一個虎口得食的辦法:冒充王朗的使者騙驛站的飯來吃。

於是,眾人裝扮一番,以王朗使者的名義大模大樣地走進了驛站。驛站官員信以為真,哪敢怠慢,慌忙準備美味佳肴招待。幾天沒吃過一頓飽飯的一行人,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他們的狼狽卻引起了官吏的疑心。

為了辨其真假,驛站的官員故意將大鼓連敲數十下,高喊邯鄲王駕到。這一喊,把眾人驚了個目瞪口呆,每個人手心都捏了一把汗。劉秀也不由驚得站了起來,但他很快又鎮定下來。心想,如果邯鄲王真來了,那也逃不掉,不如見機行事。於是,他給眾人使了一個眼色,意在讓大家沉住氣。他自己慢慢坐下,鎮定地說:“早就想見邯鄲王了,今日真是多喜啊。”過了好一會兒,眾人也不見邯鄲王的蹤影,才知道是驛站官吏搞的名堂。

劉秀用小小的一計“渾水摸魚”換來了窘迫處境下的酒足飯飽,之後,為了不敗露身份,一行人便立即離開了驛站。此計用在此處,便是其小用有小效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