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嘲諷篇(2)(1 / 3)

後來,崇禎皇帝登了基,揭露了魏忠賢的罪行,魏忠賢畏罪自殺。朝廷又追殺魏閹奸黨,有人揭發張好古。

朝廷正欲治罪,一個大臣出麵替他作證,說:“張好古曾用對聯嘲罵魏忠賢,是個大之士應該連升三級。”

白衣裏一個大人

徐曦上任,守令帶領諸生出門迎接。諸生認為徐曦出身貧寒,就特別看不起人家,相見時,對徐曦顯得特別沒有禮貌。守令心中惱怒,就沒有辦法,突然想出一個注意,於是出對考諸生:

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

諸生麵麵相覷,沒有一個可以答得上的。而徐曦迅即答曰:

咬開銀杏,白衣裏一個大人。

諸生驚報,再也不敢小覷徐曦了。

聯嘲袁世凱

袁世凱用陰謀手段,迫使辛亥革命黨人屈服,使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也讓位給他。他不到南京就任,在北京設總統府,成立了北洋軍閥政府。

他篡奪總統職權後,倒行逆施,鎮壓革命,實行獨裁專製。從此,全國各地大小軍閥割據一方,混戰不已,使社會不寧,民生艱困。那時的中國,真個是“四方八麵戰,十室九家空”。因而一些革命黨人又組織南方革命政府,進行第二次討袁戰爭。

當時曾任國史館館長兼參政院參政的湖南巨紳王閶運,對袁世凱的竊國擅權極為憤慨,因而給袁世凱的總統府擬了一副名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橫批是:旁觀者清!

此聯對仗工整,構思別致,並嵌入“民國總統不是東西”以罵之。

顧鼎臣應對

明代名臣顧鼎臣,字九和,蘇州昆山(今屬江蘇)人。他幼年時上私塾,有一回,館師出對曰:

花塢春晴,鳥韻奏成無孔笛;

顧即對道:

樹庭日暮,蟬聲彈出不弦琴。

又一日,他的父親出對考他:

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

他也快捷對句:

雲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

尚書討沒趣

明代南海人霍韜,正德年間進士,官到禮部尚書協掌詹事府事。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座寺廟的地址,想在那裏建私宅,請當地縣令把僧人趕走。僧人無奈,隻得遷出。離開的時候,在牆上題寫了一副對聯:

學士家移和尚寺;

會元妻臥老僧房。

霍韜考進士時,得第一,即會試第一名,稱“會元”。霍韜看到後,感到羞愧,便打消了建私宅的念頭。

對聯既是寫實,更巧妙地含有尖銳辛辣的諷刺。

蓋瓦與挖煤

封建專製時代,當官的最有尊嚴。上司與下屬之分,猶如九天地隻懸隔。屬員見上司要呼“大人”,而自稱“卑職”。

某才子以此為題撰聯:

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卅六重天宮,與玉皇大帝蓋瓦;

卑職卑職卑卑職,卑職萬分該死,死落十八層地獄,為閻羅老子挖煤。

上下聯起句用反複手法,表示這種現象在官場中極為普遍,比比皆是。

到處可以聽到“大人”、“卑職”的稱呼。“一品高升……天宮”與“萬分該死……地獄”,則是極力誇張。要把上司吹捧得比玉皇大帝還高,怎麼辦呢?隻好上到其宮頂去“蓋瓦”了。

“十八層地獄”,為佛家所指極惡眾生死後趨赴的受苦之所,“卑職”不但“萬分該死”,還要落到“十八層地獄”最深層再往下去,去“為閻王老子挖煤”。

高者登峰造極,低者無以複加,尤其“蓋瓦”、“挖煤”二語,聯想之奇妙,對此之強烈,用於譏諷官場陋習,可謂尖酸辛辣到了極致。

未聞糞有稅

郭沫若少年在縣城讀書,有一天,他看見農民挑大糞出城,守門的門吏敲詐勒索,一擔糞要收兩個銅板的出城費。郭沫若在旁邊看見了,隨口吟出了一副對聯:

自古未聞糞有稅;

而今隻剩屁無捐。

這副對聯以辛辣的筆鋒,抨擊了不公平的世道。

1935年,郭沫若與蔣介石徹底決裂,因而受蔣通緝,不得已流亡日本。一天,旅日華僑請郭沫若演講,郭沫若欣然前往。

在演講會上,幾個被日本當局收買的探子弄來了幾筐梨子,將梨一隻隻地拋向講台,進行幹擾。演講結束後,日本友人問郭沫若對此有何感想,郭沫若便作了一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