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共同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對以各種借口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和各種以鄰為壑的投資保護主義行為,共同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
這是胡錦濤主席代表發展中國家發出的呼籲——
“國際社會在應對金融危機時,尤其要關注和盡量減少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造成的損害”;“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保持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切實保持和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
這是胡錦濤主席就國際金融體係改革提出的建議——
“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完善國際監管體係”;“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充分發揮地區資金救助機製作用”;“改善國際貨幣體係,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係多元化”……
與此同時,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誌在出訪中也著力介紹中國決策,傳達中國聲音,推動國際合作——
阿爾及利亞、加蓬、埃塞俄比亞、俄羅斯、奧地利、意大利、美國……吳邦國前往不同大陸、不同國度,同各國領導人廣泛交流、尋求共識。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溫家寶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各個國際場合,講信心、提建議、促合作。
約旦、土耳其、柬埔寨、菲律賓、秘魯、巴西……賈慶林出訪時向各國領導人全麵介紹我國政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積極呼籲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共度時艱。
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中央領導同誌也利用出訪的機會,廣泛接觸各界人士,與各國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就增進雙邊關係、推動國際合作達成廣泛共識。
共識在交流中達成,合作在溝通中推進。在中國參與和推動下,國際社會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倫敦峰會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和加強金融監管等全球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議題達成多項共識;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匹茲堡峰會同意將峰會機製化,使二十國集團峰會成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和有效平台;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至少增加5%,將發展中國家和轉軌經濟體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至少增加3%……
在全球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程中,中國在自身麵臨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的形勢下,以負責任的姿態,作出不懈努力——
在經濟麵臨巨大困難的形勢下,保持了人民幣彙率基本穩定,為世界金融市場穩定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組織大型采購團赴海外采購,顯示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恢複世界經濟增長的堅定態度;
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公司貿易融資計劃,決定提供首批15億美元的融資支持;
盡最大努力向有關國家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明確宣布將采取8項新舉措推進中國同非洲的合作,包括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係、啟動“中非科技夥伴計劃”、向非洲國家提供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擴大對非產品開放市場……
縱橫捭闔,推動合作。正如日本《讀賣新聞》在倫敦金融峰會期間發表文章所說,一年多來,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在國際會議上的一係列講話,中國同國際社會的緊密合作,展示了中國“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登高望遠,謀劃全局
如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過程中發現新機遇、再上新台階,使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過程成為推動發展上水平的過程、成為為更長時期又好又快發展打基礎的過程?——這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直思考的重大課題。
早在2008年11月底至12月初,短短10來天的時間裏,在相繼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等4次重要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反複強調,要“把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把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結構調整形成的壓力轉化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