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參考文獻(1 / 3)

參考文獻

1.於魯文編著.心理谘詢導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馬向真、韓啟放編著.社會心理學的原理與方法.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3.馬誌國著.心理谘詢師實用技術.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4.馬建青主編.輔導人生——心理谘詢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5.馬慧興,侯誌謹,徐凱文.心理谘詢與治療中的隱私權、保密及其他倫理問題.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3,17(10):724-727

6.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心理谘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7.文光富.中國傳統民族心理文化與心理谘詢.康定學刊,1998,7(3):42—44

8.王偉宇,鍾毅平,戴豔梅.心理谘詢的理論差異探析.社會心理科學,2005,20(2):40-42

9.車文博主編.心理谘詢手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10.車文博著.西方心理學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1.樂國安主編.谘詢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12.馮觀富編著.學校心理輔導的組織和管理.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13.石國興.英國心理谘詢的專業化發展及其問題.心理科學進展,2004,12(2):304-311

14.劉軍.精神分析治療中重要工具之一:移情與反移情.德國醫學.2000.17(4),192-194

15.朱赤.美國學校心理谘詢的曆史、現狀和發展方向.教育研究與實驗,1994,(2):51-56

16.江光榮著.心理谘詢與治療.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17.江光榮著.心理谘詢的理論與實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0.湯宜朗、許又新著.心理谘詢概論.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9

21.何敏慧,王祖承.心理谘詢職業化發展及現狀.上海精神醫學,2006,18(1):42-43

22.吳嵐,張大均,餘林.試論網絡谘詢中的倫理問題及其應對策略.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2(4):70-72

23.吳紅順,李恒慶.本土化:心理谘詢與輔導的一種新趨勢.龍岩師專學報,2003,21(3):96-97

24.吳素梅.心理谘詢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趨勢.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8(3):65-69

25.張人駿等著.谘詢心理學.北京:知識出版社,1987

26.張日昇著.谘詢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7.張日昇著.谘詢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8.李炳全、王新民.人性觀與心理治療模式——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與人本主義治療模式之比較.醫學與哲學.1999.10,46-48

29.李淑蓮,紀國和.網絡心理谘詢的局限和優勢.教書育人,2005,(10):20-21

30.楊宏飛.心理谘詢的哲學基礎初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3(3):62-67

31.蘇細清.Holloway的係統取向督導模式對我國臨床督導的啟示.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4,12(1):92-95

32.陸曉婭等,關於心理治療和谘詢過程中治療谘詢者過去經曆對治療關係影響的討論\[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2(16)5:361-363

33.周曉虹.現代社會心理學——多維視野中的社會行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4.季建林.醫學心理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

35.武家申.試論在高校中開展心理谘詢工作的意義.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0,12(4):86-89

26.範青,季建林.中國心理谘詢的發展及現狀.上海精神醫學,2006,18(1):45-46

37.鄭日昌等編著.當代心理谘詢與治療體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8.金盛華、張傑.當代社會心理學導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39.趙錫鳳.論我國高校心理谘詢Blog平台的創建.揚州大學學報(高校研究版),2006,10(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