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醫家王孟英說:“以食物作藥物,性最平和,味不惡劣,易辦易服”。了解食物的基本營養成分和性味作用,用食平屙,怡情遣病,是自我療養中最高明的“醫道”。合理的飲食營養對頸肩腰腿痛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有利於其治療康複,頸肩腰腿痛患者必須重視飲食調養,注意選用飲食藥膳進行調理。
(一)飲食調養的原則
藥物是祛病救人的,見效快,重在治病;飲食藥膳多用以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養與防。飲食藥膳具有保健養生、防病強身等多方麵的作用,利用飲食藥膳調養頸肩腰腿痛,必須遵循飲食調養的原則,應根據中醫辨證對症進食,做到飲食有度防止偏食,注意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同時要注意配合其他治療調養方法。
1.根據中醫辨證對症進食
食物有寒熱溫涼之性和辛甘酸苦鹹五味,其性能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進行飲食調養時,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頸肩腰腿痛患者的特點,在辨證的基礎上立法、配方、製膳,以滿足所需的食療、食補及營養的不同要求,做到合理搭配,對症進食,切勿盲目亂用。
2.做到飲食有度防止偏食
美味佳肴固然於身體有益,但不一定就等於無害。飲食雖然可以調養疾病,但若食之過量,甚至偏食,則會導致陰陽失調、髒腑功能紊亂,而誘發新的病證。因此,飲食要有節製,不能一見所喜,就啖飲無度。食療也要講究療程,不宜長時間單純食用某一種或某一類食物,要防止食療過程中的偏食。
3.注意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髒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采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質溫熱的藥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飲食藥膳,選用飲食藥膳應因時而異。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飲食藥膳也應注意這些,做到因地而異。同時要做到因人用膳,人的體質年齡不同,其飲食藥膳也應有所差異,如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藥不宜溫燥,孕婦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恐動胎氣,這些都是在應用飲食藥膳時應當注意的。
4.配合其他治療調養方法
飲食調養既不同於單純的食物,也不同於治病的藥物,故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病情全麵考慮。飲食調養的作用較弱且局限,單純應用飲食藥膳來調治頸肩腰腿痛是不可取的。在飲食藥膳調養的同時,還應注意與藥物治療、針灸療法、按摩療法、運動鍛煉等其他治療調養方法配合應用,以發揮綜合治療的效能,提高臨床療效。
小貼士:飲食藥膳是調養頸肩腰腿痛常用的方法,但不能代替藥物,它是在治療疾病期間通過適當的飲食對疾病進行調養,以增強體質,輔助其他療法發揮療效。應根據頸肩腰腿痛患者的病情和飲食習慣,結合食物的營養作用、性味功效,製定適宜的飲食藥膳進行調養。
(二)頸肩腰腿痛患者常用的食療方
用於調養頸肩腰腿痛的食療方有很多,既有藥粥、菜肴,還有湯羹等,下麵選取頸肩腰腿痛患者常用者,從原料、製作、用法、功效、適應證幾方麵予以介紹。
1.桑枝五加皮燉兔肉
原料:老桑枝60克,五加皮30克,兔肉250克,生薑片、食鹽各適量。
製作:將兔肉洗淨,切成小塊。之後與洗淨切碎的老桑枝、五加皮一同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燉,至兔肉熟爛,入生薑片和食鹽,再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吃肉,喝湯。
功效:益氣補血,通絡除痹。
適應證:頸椎病以頸項部僵硬沉痛為主要表現者。
2.葛根大棗粥
原料:葛根20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
製作:將葛根洗淨,切成碎粒,與淘洗幹淨的大米、大棗一同放入鍋中,加入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煮至米熟粥成即可。
用法:每日2次,分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補氣養血,解肌通絡。
適應證:氣血兩虛型、風寒濕痹型以及太陽督脈型頸椎病。
3.桑枝葛根燉雞肉
原料:老桑枝、葛根各60克,綠豆30克,雞肉250克,生薑絲、食鹽各適量。
製作:將雞肉洗淨,切成小塊,與洗淨切碎的老桑枝、葛根及淘洗幹淨的綠豆一同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燉,至雞肉熟爛,入生薑絲和食鹽,再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吃肉,喝湯。
功效:補血活血,通絡除痹。
適應證:太陽督脈型、風寒濕痹型頸椎病。
4.豆豉羌活粥
原料:豆豉10克,羌活12克,大米100克,紅糖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