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導言(1)(1 / 3)

1.1“經濟安全問題”的提出

一個國家的安全問題,在傳統上,主要是指軍事安全,國防安全。比如是不是遭遇到外部的軍事威脅或外敵入侵等。一國的軍事安全如果得不到保障,那麼,其領土的完整、邊境的安寧、民族的生存、國家主權的獨立以至政府對本國統治的權力等,都將受到威脅。因此,傳統安全觀是以軍事安全為核心、為基本內容的。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由於美蘇兩極體製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各國在安全觀上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這一轉變主要表現為安全重心的轉移,即軍事安全的相對地位在下降,經濟安全的地位在上升。經濟安全逐步取代了軍事安全的核心地位。在一國的安全體係中,最基礎、最關鍵、最核心,也是最帶根本性的是國家的經濟安全。

安全觀所以會發生如此重大的轉變,主要由以下因素促成:

1.1.1 經濟安全處於中心地位

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日益將經濟安全放在國家安全的中心地位。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亨廷頓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指出:“在一個主要國家間不大可能發生戰爭的世界裏,經濟力量將是決定一國是處於主導或相對優勢地位還是從屬地位的日益重要的因素。”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3年2月也明確表示:“把貿易作為美國安全的首要因素的時機已經到來。”在其隨後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政府將強大的經濟實力與民主、人權列為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強調“外交實力、保持一支天下無敵的軍事力量的能力以及美國的價值觀在國外的吸引力,所有這些部分取決於美國的經濟實力”;強調“經濟利益與安全利益越來越不可分割”。這樣,美國就將其對全球經濟利益的追逐與其經濟安全戰略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冷戰後軍事對抗以至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減少了,國家間在經濟上的矛盾與對抗日益增多。國家間的競爭由軍事領域日益轉向經濟和科技領域。國家間的經濟關係日益被看成是零和博弈。一國之所得,即另一國之所失而趨於緊張,導致經濟安全問題在國家間凸顯出來。

1.1.2 經濟貧弱是最大的不安全

冷戰結束後,轉型國家也日益認識到經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事實本身已表明,在不存在軍事威脅和軍事入侵的條件下,非軍事因素亦可摧垮一國經濟,導致其解體或崩潰。在這些非軍事因素中,可以列出千條萬條,但最根本的一條是經濟沒搞好,經濟沒有搞上去,沒有達到時代所賦予的和可能達到的高水平,人民生活沒有獲得根本改善。一句話,即經濟安全的防線沒有構築好。正因為如此,許多轉型國家由於認識到經濟問題是冷戰失敗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考慮國家安全時,都強調和突出了經濟安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並將保障經濟安全列為整個國家安全的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俄羅斯1996年製定並公布了《國家安全構想》和《國家經濟安全戰略》兩個文件,強調“保障國家安全應把保障經濟安全放在第一位”,“沒有經濟安全保障,就不可能解決國家所麵臨的國內、國際兩方麵的任何一項任務”。蘇聯解體後,激進的“休克療法”,使俄羅斯經濟長期陷入嚴重衰退之中,這使俄羅斯深刻體會到,經濟的危機狀態是對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國家的貧弱是最大的不安全。因此,他們試圖通過實施國家經濟安全戰略,達到恢複和發展經濟,擺脫當前的經濟政治危機,並進而在國際上重新確立其大國地位,重振往日的大國雄風的目的。

1.1.3 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機遇,又對各國的經濟安全提出挑戰。經濟全球化意味著全球性的經濟聯係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有可能為各國爭得一個較為和平的生存發展環境和日益擴展的生存發展空間;經濟全球化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活力,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有效配置,大大提高了全球經濟的效率和生產率,使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持續增長的時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經濟增長的外部條件和發展機會;經濟全球化在市場經濟和國際分工的基礎上,使世界經濟進入一個大開放、大融合、大協調的時代,任何一國經濟都不可能脫離國際經濟大環境而獨立掌握自己的命運和發展軌跡。因此,隻要自己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活動,充分利用國際分工所提供的曆史機遇,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努力使本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大力加強對國際經濟的開放、融合和協調,就有可能推動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當然,經濟全球化在帶來有利一麵的同時,也會導引出負麵的影響。就經濟安全問題而言,主要表現在:在起始條件不對稱的條件下,貿易自由化的快速發展,會使落後國家受到先進國家廉價商品的衝擊,使本已脆弱的民族工業進一步陷於絕境;在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同時,必然會伴隨大批跨國公司的進入,這些“富可敵國”的跨國企業,有可能建立他們的“國中之國”,侵蝕東道國的經濟主權,危及東道國的經濟安全;在國內金融市場不完善、金融監管製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國際資本的大流動,即國際資本的大進大出,會增加本國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甚至會導致資本流入國的金融貨幣危機或經濟危機。1997年爆發的東亞和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