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自1991年夏季,應命為青年時代曾就職的寶雞市測繪勘察院撰寫了第一個電視專題片《趕在時間前麵的人們》之後,便開始加入到“觸電”的隊伍。
文學界同人未涉影視之前,常常以一種“橫眉冷對”的目光審視日趨火爆的影視人。而當越來越多的作家、學者從狹隘的小圈子跳出來,一經“觸電”後成為文化兩棲動物,方知曉了平麵與立體藝術視角效應的明顯落差;從而,深深意識到天外有天的大風景。
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七個年頭,我有幸參與了陝西電視台與陝西老三屆集團合拍的七集電視紀錄片《老三屆的故事》。2002年,應陝西電視台胡勁濤(現陝西電視台副台長)先生之邀,在二頻道《都市快報》應聘任主筆八個年頭。在與陝台諸友相處的日子裏,切身領悟到電視人吃苦耐勞的超負荷運作風貌及其高效率、快節奏的時代特點。讓我一改往昔在文學圈養成的清談、懶散、隨遇而安的陋習。電視人的大視覺、大氣魄、大胸懷時刻伴隨著與時俱進的新觀念。可以說,給我人生增添了諸多打破慣性的新思維、新突破。
屈指算來,近二十年我陸續撰寫了二百餘部(集)電視專題片,從中選編了這樣一冊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專集,也算是人生一段難忘的印記。
《都市記憶》出版在即,我特向在本書出版中予以我支持和幫助的陝西電視台諸多領導、同人,特別是胡勁濤副台長及陝西太白文藝出版社副總編韓霽虹、責編黨靜媛、閆瑛深表謝意!
作者
2011年3月8日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