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本理念指導下的政治教學改革探析(2 / 2)

福樓拜的老師說:“青年人貴在使自己的話有條理和層次。”現代教育提倡培養高素質人才,從而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人的素質除了很多家長關注的藝術素質外,還有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一個人終身發展所必需的能力。課堂上學生詞不達意或口說無憑的現象屢見不鮮。政治教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常常有豐富的現實例子印證教材觀點,但學生說完例子就坐下,沒有說清楚自己的例子是說明哪一個觀點,還有的學生站起來後不知從何說出,實在不行才吐出“我覺得……”,就沒有話說了。所以,教師有責任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首先,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時可有意識地提醒學生講清例子要證明何觀點。其次,課堂提問前,教師強調可以考慮的角度。當然,對學生語言邏輯表達能力的訓練是持之以恒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在課堂教學中提醒引導學生。

四、多種方式評價學生

評價包括讚揚和批評。讚揚是我們倡導激勵教育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方式,在此我不再作出闡述。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過程中光有讚揚還不夠。由於教育個體的差異,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應有異。可是,在實踐中,有些教師因考慮到批評會影響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氛圍,而對學生做得不好的地方忽略不理。我采取了另一種方式評價學生,以達到既起到提醒作用,又維持彼此和諧共處,還有助於大家對知識的理解的目的。如《維護受教育權》中提到要珍惜受教育機會,大部分同學都在積極地發表自己的具體想法,但有極少數的學生依然我行我素。我就趁著這個機會提問他們,讓其說出自己打算怎樣珍惜受教育機會。他們自然能說出一些做法,接著我會輕輕地問上:“你做到了哪些呢?”學生在剩下的課堂時間裏再也沒有搞小動作。又如《社會身份與社會責任》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是不同的社會身份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責任。這時我會提問一些經常遲交作業或欠交作業的同學,問他們自己具有哪些身份(因為問題簡單,學生很樂意回答),分別有哪些責任呢?他們在談及學生的責任時通常會說:“認真學習,按時交作業”,我就馬上把握機會問:“你做到了嗎?”課後“催”交作業就水到渠成了。這種評價方式並非治本之策,但作為緩和課堂氣氛,對調皮學生還是可以有治標之效。

課堂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主陣地。作為孩子的引路人,教師有必要樹立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意識。高效課堂不但是當前大容量教學的一種呼喚,更是培養學生多種素質的呼喚。有思考空間的提問和設計、師生互動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說話有理有據等可於政治教學中和素質培養結合起來。當學生能從“要我學”轉向“我要學”的學習認知狀態,我們的教學才能發生質的變化,從而取得既完成教學任務,又訓練學生能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