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局域網對戰(2 / 2)

這個工作從下午一直做到晚上十點,才在金成的勸說下暫停,他回去休息,第二天上午訓練,下午接著幹,一連幾天都是如此。

金成知道這項工作的意義,所以在這期間全力支持秦宇的工作,不但減少了他的訓練量,甚至還專程為他打飯。

直到第五天,服務器端和客戶端程序都編寫完成,秦宇在自己的微型計算機上裝了服務器端,然後又拆了一台模擬器,在兩台主機中裝上了客戶端,然後很興奮的打開兩台機器。

看到兩台客戶機運行正常,秦宇邀請了金成和另二位對此感興趣的隊友進行測試。

四人戴上頭罩,在服務器的協調下,同時出現在一個場景中,是模擬作戰十的場景,然後分二組相互攻擊。結束後,大家都大呼過癮,都說要這麼訓練才更貼近實戰,長時間訓練也不會覺得乏味。

然後金成做主,叫了二個小隊過來,協助秦宇拆機器,組建局域網。一群人幹的熱火朝天,直到深夜才全部完成。

第二天,隊員們做完日常訓練,就湧到模擬室,然後在金成的安排下,他和秦宇各帶領五個小隊,組成二個陣營,進行對戰。

第一盤大家都有些不適應如此“熱鬧”的對局,甚至有些迷惑,不知道打誰好,在這樣的對局中,秦宇的精確打擊繼續發揮極大優勢,一局他一個人就幹掉了十五架“敵機”,其中的大多數稀裏糊塗就被擊毀。對戰結束後,看到對方鬱悶的表情,他心裏樂開了花。

直到大家看錄像重放才發現這一情況,不用猜就知道是誰了,他們紛紛向秦宇投來注視的目光,秦宇則裝的一本正經,似乎和他沒有半點關係。看完錄像,雙方各自開了個小會,商量前一戰的得失。

大隊長畢竟是經驗豐富,想到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現實的戰鬥就想剛才那樣,能成建製作戰的全是老兵,新兵一上戰場,就什麼都顧不上了,於是他提議道:“對方就秦宇一人厲害,隻要讓雷達追蹤附近的爆炸點,看到戰友被擊毀就留心觀察一下,如果發現可能是秦宇,那就報出坐標,大家一起先滅了他。”這一針對性的提議立即被一心想要報仇的人們所接受。

第二盤,秦宇這邊還是按老打法,一窩蜂衝上去,各自追著對方打。秦宇剛消滅了兩架敵機,就發現四麵八方湧來大量敵機,雖然他飄逸的飛著S形,但密集的火力還是讓他喘不過起來,不要說攻擊敵機了,躲閃都很成問題,結果沒過多久就被擊爆。他鬱悶的摘下頭盔,看著立體投影儀的投影出來的戰況,起碼有12架敵機參與了圍剿,他一爆炸,這些敵機就四散開去,繼續進入混戰。

這盤秦宇隻擊毀了2架,而大隊長擊毀了6架,秦宇的陣營敗了一局。開戰後小會時,秦宇提議以他為圓心,布置一個反包圍網,戰鬥時不要過於分散。眾人一聽都讚成。

第三盤,金成的陣營還是沿用上一盤的打法,不過這次卻吃了虧,問題在於秦宇一暴露位置受到圍攻,就有四架戰機拚命為他護航,阻礙包圍擾亂圍剿,甚至堵炮眼,爭取到足夠的時間讓其他小隊靠攏,接著幾乎成了裏應外合的圍殲戰了。秦宇的戰機雖然最終還是被擊毀了,但最終以秦宇陣營大勝告終。

可能由於貼近實戰,減少了太空戰鬥的空談感和神秘感,三盤過後,大家的情緒明顯調動了起來,聚在一起總結經驗,各人說談了感想,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認為集體配合作戰才能發揮最大作戰效能。金成由衷的感到高興,因為這個經驗往往是說起來簡單,但需要用大量生命和鮮血來讓新兵真正明白,現在隊員們都懂得了這個道理,說明這些“新兵們”已經成長為“準老兵”了。

秦宇看到戰友們都很高興,心想:“我的陣營高興是因為大勝了,而對方陣營是因為消滅了我,可見他們對我的‘痛恨’”。

忽然他似乎想到一個關鍵點,不由地插口說道:“我們的雷達已經有共享情報的功能,如果能對目標有標記功能,那麼對危險敵人實行集群打擊,這能減少傷亡,間接提升整個團隊的戰力!”

這句話讓金成眼前一亮,作戰經驗豐富的他知道在戰場上躲在暗處的“毒蛇”才是最可怕的。於是他立即讓秦宇著手寫一份戰術分析及可行性報告,提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