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阿凱——童年紀事(1 / 2)

作者:[尼日利亞]渥·索因卡

[背景搜索]

渥·索因卡(1934-),尼日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索因卡的父親是當地教會學校的督學,使他從小就受到西方文化和非洲傳統文化的熏陶。在伊巴丹大學讀書期間,索因卡曾發表詩作。1954年,索因卡赴英國利茲大學讀書時,深受大學裏戲劇藝術氛圍的影響,畢業後曾在倫敦皇家劇院撰寫劇本。

1959年,索因卡在皇家劇院舉辦首次專場演出,上演了獨幕劇《新發明》。此後,隨著《獅子與寶石》等劇本的相繼上演,索因卡步入戲劇創作生涯。1960年,索因卡回國後創建了“1960年假麵”劇團、奧裏森劇團等,他的劇作《森林之舞》震動世界劇壇。尼日利亞內戰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荒誕劇《路》。1967年索因卡因反對暴力與內戰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發表了《獄中詩抄》《瘋子與專家》(劇本)、《人死了——獄中筆記》等“正視噩夢般的人生”的作品。1982年,索因卡出版自傳體作品《阿凱——童年紀事》。1986年,他因為“以廣闊的文化視野創作了富有詩意的關於人生的戲劇”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索因卡以他卓越獨特的創作被譽為“英語非洲現代劇之父”。

[內容精要]

戈迪默在《老虎索因卡》中評價索因卡“是布萊克式的老虎,燃燒的雙眼穿透帶偏見的冷漠之夜;無須以任何其他方式宣布他的存在”。這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非洲作家以他對非洲傳統的忠誠和熔多種文化為一爐的文學創作向世人昭示了非洲作家和非洲文化的存在。除了成就卓越的戲劇、小說和詩歌,索因卡還以“充滿成熟、高壓的感情”的散文創作展示了非洲文化繽紛多彩的各種元素,從而獲得了“卓越的英語散文大師”的稱號。然而,由於國內尚未出版索因卡的散文專著,所以我們隻能介紹他的散文名篇,以饗讀者。

《人死了——獄中筆記》是發表於1972年的自傳體回憶錄。索因卡以兩年監獄生活的經曆寫下了非洲乃至世界的最完整的監獄文學作品。在這本帶有超現實因素的回憶錄中,作者以形而上學的經驗敘述他與死亡的交鋒,在靈魂的死亡與再生中感知的對於死亡、永恒以及“第四階層”(死者與生者領域的接界處)的體驗。索因卡在對人類全部曆史的心靈回溯中重申了人的社會責任以及一個作家忠於人民而不是政治派別的寫作立場。戈迪默認為該書“就其真實和陌生意義而言,是藝術戰勝所有平庸勢力的楷模。”

《阿凱——童年紀事》是索因卡關於童年生活的回憶錄。作者曲折有致、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他在家鄉一條叫阿凱的街道度過的童年生活:到農場打蛇的冒險經曆、捅蜂窩的“英雄舉動”、伊巴丹公學的學生生活……索因卡以生動輕快的筆墨描繪童年生活的同時,也細膩深入地展現了豐富多彩的非洲民俗與文化。

《曆史必然導致現在》是索因卡在諾貝爾文學頒獎儀式上獻給南非黑人運動領袖曼德拉的演講。演說詞以凝重而鏗鏘的語調回顧了非洲的曆史,索因卡對種族偏見造成的曆史歪曲進行了有力的反正,揭示了被歪曲曆史背後的真相,義正詞嚴地控訴種族歧視政策。同時,索因卡闡釋了自己對非洲曆史與文化的理解,扞衛了被人認為不存在的或者落後的非洲文化,並莊嚴地指出,“生產這一文化的人民是有尊嚴的人民”。

[精彩片段]

童年紀事

另外,還有兩個男孩是一起從同一城市來的。他們也是伊傑布地區的,不過不住在伊薩拉。我們來到伊巴丹郊外學校所在地阿潑塔甘伽還不到兩小時,就有人警告我們要留神這兩個人。他們隨身帶著歐貢,那是專門為了使其他所有人都腦子糊塗,而他倆可以沒有對手地名列前茅。從耶多來的一個孩子發誓說他看見他們在我們將要進行考試的那間教室的牆角裏埋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