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身體很不好,胃口也不好,吃不下飯。我媽媽為這事總操心。直到後來,長身體的時候,我一個人獨自在外麵生活,看看同學們的胃口都很好,吃飯特香,再加上離家在外無人照顧,也沒有人念叨了,自己也跟著開始大口吃飯,“大碗喝酒”。

等到我自己做媽媽的時候,我就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懷孕之前,我就開始補充各種營養,結果我的孩子生下來後,身體素質,胃口都比我要好,但還是不太理想。

兩年前,我的侄女也懷孕,做媽媽了。從準備懷孕半年前開始,侄女天天出去鍛煉身體,補充葉酸和鈣片,現在她的孩子胃口特別好,精力旺盛,小體格健壯得很。

我時常在想,為什麼同樣是做媽媽,三代人生出來的孩子就那麼不一樣呢?除了物質條件有限外,那就是媽媽自身的問題。像我媽媽和我自己,在懷孕之前月經總是時前時後,雖然月經量沒有變化,但這種情況下懷孕的話,生出的孩子會先天的脾胃虛弱,胃口很差。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好,身體才能棒。人出生後需要食物來維持和養育身體,而脾胃主要的功能就是運化水穀精微,生化氣血,以保證人體生長發育的需要。《黃帝內經》記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意思是,脾胃就像人的糧倉管理員,它們把食物按酸、辛、甘、苦、鹹五味去分,然後輸布到全身,即肝喜酸,脾喜甘,心喜苦,腎喜鹹……五髒六腑的精華都從脾胃那裏得到了,人也就能更健康,更長壽了。

而人的氣血都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氣血充足,則麵色紅潤,肌肉豐滿堅實,肌膚和毛發光亮潤澤,外邪不易入侵,身體不易發病,容光煥發,身體矯健,自然也就健康長壽。反之,脾胃運化失常,氣血化源不足,則會出現麵色萎黃,肌肉消瘦,肌膚毛發枯萎無光澤,外邪極易入侵,體內易發疾病,麵色枯槁,發疏易脫,身形萎縮,多病夭橫。

但是,現在很多女性都不注意保護脾胃,比如任意地暴飲暴食,挑食偏食,七情六欲耗費過度等。舉個例子,如果你熬夜太多,就會傷害到肝髒,而肝藏血,肝又主目,經常熬夜,眼睛就會通紅,視力下降,那麼就會使人的陰陽、氣血失去平衡,人也就不健康了。

生活中,我常常看到這樣一類人,說話時底氣十足,聲音洪亮而綿長,走路穩健,精神抖擻,這類人一般都活得比較長,因為他的底氣足。底氣足的人體內氣的運動有力,氣化功能強大,可以化邪、化濕、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便是吃了一些有害物質,也沒有多大關係,身體很快能將它“氣化”,代謝出體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