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神龍二年,本是多事之秋。
一年前,閃電似的神龍政變,結束了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統治,傀儡太子李哲糊裏糊塗地被推上帝位,是為唐中宗。在反複廢立,幽禁,和母親強硬手腕監控猜忌下,性子優柔寡斷的李哲,年已過五旬,卻毫無磨難曆練的智慧閱曆見識,繼位後隻知一味貪圖享樂,漸漸憊懶放縱,遠賢近佞,政堂日益衰微。
當年他幽禁於房州,正值武則天大肆誅殺唐氏子弟,太子弘鳩死,二子李賢因政績斐然,遭武氏忌憚,終被貶為庶人,流放巴州,後被賜死。李哲日益憂慮,一有敕命使至,每每憂憤至死,韋後便安慰鼓勵他,同他度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期。自後便情篤日甚,唐中宗發誓將來坐擁山河時,與韋後共享天下。
神龍元年正月,中宗繼位,韋氏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權傾朝野,她將最愛的女兒安樂公主嫁與武三思之子武崇訓為妻,自身又與武三思曖mei不明,另有唐中宗的新寵——上官婉兒暗中相助,武氏一族漸漸有抬首之勢。
神龍元年丙寅,拜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繼而封其梁王,開了異性封王的先河。丁卯,封右散騎常侍,駙馬都尉武攸暨為司徒。自此,三公盡落梁王轂中。
越年,即神龍二年。這一年,武則天剛駕崩不到半年,韋後與武三思勾搭成奸,大權在握,大肆捕殺忠臣良臣;安樂公主開始開府置官,躊躇滿誌,覬覦皇儲之位;武則天最愛的女兒,當今聖上的姐姐——太平長公主亦是自擁一方勢力,不可小覷;未來的唐玄宗李隆基剛滿二十,韜光養晦,光芒內斂,誰也想不到他會在四年後扭轉大唐乾坤;而尚未成為皇太子,論嫡長最有可能繼位的衛王李重俊,惟在各方權力爭鬥窺伺的夾縫間艱難生存……
政堂險惡,波譎雲詭,朝臣戰戰兢兢張望著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唯恐一個不小心投錯了方向,便踏入了萬丈深淵。不過,這暗流湧動的政治漩渦並未波及到平民百姓,即使天子腳下的京都民眾,也是每天為油鹽醬醋茶忙碌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對他們來說,誰坐王位有什麼關係,隻要讓他們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就是好皇帝。當然,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使大唐達到了鼎盛時期,四夷升平,海晏河清,武則天本身亦是個政績卓越的皇帝,敗突厥,通高麗,交扶桑,所以,交到唐中宗手中的天下,格局基本是穩定而興盛的。
當——當——當——遠遠的,慈恩寺莊嚴的鍾聲傳來,在古老的長安城中久久回蕩,昭示著新一天的開始。
五更五點,是大明宮百官待漏,開始入朝的鍾聲。
時值七月,天已大亮,露珠依稀閃爍,晶瑩剔透。軲轆聲碾碎了拂曉的酣夢,水痕縱橫交錯在朱雀大街的石板上,仿佛錯綜複雜的命運,隨著一雙看不見的手指引,緩緩轉動,交疊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