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命運不會注定,好運可以選擇(1 / 1)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希臘斯多葛派大師埃皮克提圖(Epictetus)就已經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無論偶然何時降臨,記得問自己,如何才能讓它發揮效用。”他所說的“偶然”,大概等同於我們口中玄而又玄的“命運”。

是的,我們的一生充滿了太多自己難以把握的偶然性,從自己出生的時間、地點就已經開始了。終其一生,我們都必定要受到外在世界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而我們的命運將注定是不確定的。正是這種不確定性,使得生活並不能總是如我們所願,但它同時也決定了沒有所謂“注定的命運”。一切都在偶然中發展,前麵的環節影響著後麵的每一個步驟。

那麼,既然“不確定的命運”是人生的真相之一,也是我們必須麵對的事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適應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進而成為勝利者。我們要學會如何遠離危險;當機會出現的時候,明白如何識別;也要懂得如何爭取別人的支持。如果能做到這些,毫無疑問,你就是眾人眼中“好運相隨”的幸運兒。但事實上,好運如影隨形並非因為你真的備受上天眷顧,而是你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於是,最終你選擇了好運。

做出正確的選擇又談何容易呢?現在,假如給你兩個選擇:其一,今天一次性給你 100 萬元;其二,今天給你 1 元,連續 30 天每天給你前一天 2 倍的錢。你會選哪一個?大概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一種,那他隻能拿到 100 萬元,而後一種選擇的人卻能在第 30 天拿到超過 5 億元!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選擇,但會選擇的人與不會選擇的人得到的結果卻天差地遠。

這隻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其中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為什麼會有人毫不猶豫選擇第一種方案呢?因為麵對選擇,他們其實根本沒有想清楚,於是做出了自以為是的錯誤決定。如果拿這個選擇來比喻人生的話,我們太多人願意選擇眼前的財富和幸福,而忽視那些需要等待的收獲和甜美,難道不是嗎?很多人不肯在今天用功,因為太辛苦,而且是否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還不如選擇享受今天的安逸生活。既然已經選擇了得過且過,那麼又怎麼能希望明天好運就降臨到你頭上呢?

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出生在 20 世紀 40 年代末,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眾所周知,根據我國的國情,她跟眾多同齡人一樣,是沒有辦法自己選擇職業生涯的,她的每一步都是組織上安排好的,自己沒有什麼自主權。但這位女士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是:在每一個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選擇——那就是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那是 1968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這位女士成了北京外交學院的一名工農兵學員。當時她年紀最大,水平最差,第一堂課就因為回答不出問題而站了一節課。第二天,教室裏掛出一條“不讓一個階級兄弟掉隊”的橫幅,她就是這個“階級兄弟”。但等到畢業的時候,她已經成為全年級最好的學生。命運似乎開始眷顧她,由於成績優秀,因此她被分到了英國大使館。但實際情況沒那麼美好,因為她的具體工作是——接線員。

我們都知道接線員的工作性質。這位女士的很多同學都覺著那是一份沒出息的工作,替她打抱不平。但她不這麼想,她把這份普通的工作做得成績斐然。她把使館所有人的名字、電話、工作範圍甚至連他們的家屬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有些電話進來,有事不知道該找誰,她就會多問問,盡量幫忙準確找到人。慢慢地使館人員有事外出,並不是告訴他們的翻譯,而是給她打電話,告訴她會有誰來電話,轉到那兒,有很多私事也委托她通知,這位女士成了整個大使館全麵負責的留言點兒、“大秘書”。以至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總機房,笑眯眯地表揚她——這是破天荒的事。結果,沒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調去給英國某大報記者做了翻譯。

該報的首席記者是個名氣頗大的老太太,得過戰地勳章,被授過勳爵,本事大,脾氣也大,把前任翻譯給趕跑了。剛開始也不要這位女士,因為看不上她的資曆,後來勉強同意試一試。一年後,老太太經常對別人說:“我的翻譯比你的好上 10 倍”。不久,這位女士又因為工作出色,被破例調到美國駐華聯絡處,她幹得同樣出色,不斷獲得外交部表彰。這位女士就是任小萍,曾任北京外交學院副院長。

如果你生在那個年代,也被安排做接線員,你的命運會是怎樣呢?那些抱怨自己因為生活壓力,不得不守著一份不喜歡的工作的人們,真的應該讀一讀這個故事。一個人無法選擇工作時,至少有一樣可以選擇:那就是好好幹,而不是得過且過。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有的人勤懇敬業,付出得多,收獲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調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實,你的選擇也決定了將來的被選擇,而這種被選擇,往往就是“好運”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