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範慎成聖,之後的一段時間幾乎成了整個大夏乃至其餘九國老百姓熱議不斷的話題。
無聖人的時代,半聖就是人族最神秘的存在,所有親眼目睹範慎成聖的一幕的人都久久無法忘懷。
寧樾已經是童生,被普通人更清楚範慎成聖有多難,大儒到成聖要經曆七境,每一次升境都難於登天,十國不知多少大儒一生都止步第四,第五境無法攀登。
觀海府就流傳過這樣一件軼事,是說有大儒在參悟某境格物致知時,對著竹子格了三天三夜,簡單說就是坐在竹子麵前觀察竹子,尋找道理,謂之格物。
結果道理沒格出來,那人差點把自己格瘋了。
大雪帶來的寧靜短暫而倉促,除了範慎成聖,另一件事也挑動了人們的神經。
那日,浮天妖聖用猙角偷襲範慎,阻止他成聖未成,猙角落入觀海府南麵的南荒妖族地盤上,結果引發地崩,死了無數妖族。
南荒妖族飛來橫禍,平白無故死了十幾萬妖族,群情激憤,已經有不少妖族蠢蠢欲動向毗鄰的觀海府報複。
白日,寧樾坐在院子裏都能聽見街上一隊隊熱血沸騰的讀書人成群結隊前去妖族邊界處殺妖。
他仿佛又回到了在豆巴縣那段時光,不知道石鼓學宮的師兄弟們怎麼樣了?
他還是孩子,不會像大人一樣感慨些生活感悟,隻是心境偶爾低落,過後便如常了。
好的是終於清淨了。
觀海府的讀書人注意力都被過去的那兩件事吸引住了,沒人再想起他。
這幾日,董夫子又讓人送了一些上癢學宮藏書閣裏的珍藏書籍,每一本都彌足珍貴,
這也是寧樾在昭明湖和公孫龍詭辯後帶來的變化,如果說先前董夫子和上癢學宮的先生還對他處於觀望,此時已經是真正把他視為學宮的優秀苗子了。
上癢學宮排在觀海府十七家學宮之三,天才弟子,神童比比皆是,能得到如此殊遇者並不多。
儒家那些經籍,四書五經,詩書禮樂,大學,中庸寧樾基本上已經讀完了,雖然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但完全不用急,等年後進了上癢學宮,將會得到係統全麵的學習。
他倒是很關心上癢學宮在這次十七家學宮大比中的情況,畢竟是他將要去學習的地方。
從得到的消息來看,上癢學宮在本次學宮大比中成績斐然,穩居第三,實屬不易了。
待他在院子裏讀了半天書,外出遊玩的李冶和方嬋兒也回來了。
“少爺,下午我們去吃燒豬吧,好長時間沒吃了。”
“燒豬嘛……嗯,倒是不錯。”
合上書,寧樾頓時饞蟲上來了。
來到觀海府後,終歸是孩子心性使然,讀書之餘幾個孩子最喜歡的還是街上的美食,這裏不比豆巴縣,豆巴貧瘠,能吃飽就不錯,美食更無從談起。
觀海府是一府之地,物華天寶,百業繁榮,論起美食來數不勝數。
這燒豬乃是觀海府一絕,久負盛名,古人沒有燒烤,原始的烤野獸肉就是把肉叉起來放在火上烤。
以前在豆巴時,寧樾吃過的往往半生不熟,
吃一次就不想吃了。
來到觀海府,才終於品嚐到了美食的滋味。
觀海府的燒豬,做法是把整豬去毛,塗上香菜,用荷葉包上,外麵再用泥土包裹,放在土炕上,底下加碳火炙烤。
這樣整豬不和碳火接觸,靠的是土炕的炙烤,一直烤到一麵塗層剝落,荷葉焦黃香氣溢出,就可以撕一塊大快朵頤。
吃燒豬還必須得是五六人一起,大家圍成一圈,因為整豬需要翻動,人少了根本搬不動。
這種吃法,麻煩的是翻動整豬費力氣,但若是朋友聚會,邀三五知己同坐,談天論地也是快活無比。
因而,觀海府的燒豬院和茶樓酒肆一樣有名,也是熱鬧去處。
這邊寧樾聽到燒豬,饞蟲兒上來,幾個孩子出了門便直奔燒豬院。
燒豬院距離不遠,到了哪裏,寧樾花錢買了些點心果品,和四五個十國遊學的讀書人湊了一席。
坐下後,烤著燒豬,便聽那幾個遊學者侃大山。
“各位,你們可知道範慎是如何踏入半聖的?”
那遊學者其中一人忽然說道。
其同伴們都搖搖頭,那人神秘地看了一下四周,說道:“為兄剛從楚國來,聽聞了一件趣事,說的正是範慎是如何破境入聖的的。”
“兄台,真有此事,快講來聽聽。”
同伴聞聽,連忙催問道,寧樾也是精神一振,看來今天這頓燒烤來對了。
便聽那位兄台說道:“這件事說來話長,傳聞範慎在鹿野做客,鹿野公邀請了十多人和範慎辯論儒道,鹿野公隻問了範慎一個問題,範慎想了足足七天才回答上,然後麵帶微笑,從容飛升聖道。”
“兄台快說,鹿野公究竟問了一個什麼問題?”
那人賣了一下關子,慢悠悠道:“鹿野公問範慎,天下人生來一樣,為何有人富貴,有人貧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