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少病羸,故好攝生.尤殫心於氣功、太極拳。行之三十餘年,疾除體健,深感神功之救我。
今融彙氣功與大極棬的理論,將個人練功的體會歸納為“十字訣”,介紹如下:
一日靜,二日鬆,三日意。無論氣功與太極拳,均頦由諍開始。能靜則百念息、百氣順、百體安。靜為鬆之基,反之全身放鬆,亦更能心安神靜。鬆的程度愈深,氣功效率則愈高,釷體自然返其本控。在此基磘上,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達到心意氣相合,意到氣行,無滯無礙,大小周天皆通,八脈麗身。故靜、鬆、意是練功中必具的先決精神條件。
四日丹,五日命,六日淄。即意守丹田,引氣歸命門而下達湧泉。初練者首先覺得丹囝發熱,熱氣氤氳,可將此3氣團吸至命門穴,再經會陰由陰躋下達湧泉,複經陽躋上行歸命門。此時水中火發,足腿皆熱,下元陽旺,全以康泰。故守好丹田、命門、淄泉,是練功中的關鍵。
七日頂,八日沉,九日提,十日叩。頂指虛領頂勁,舌抵上顎。虛領擬勁則精神鉍起,全身輕靈,以引督交任;舌抵上顎可使氣降於氣海,又能接引釭氣彙聚冉田,且舌柢能生津化食,補氣生肌。沉指肩沉、氣沉、心意沉。肩沉則氣斂入脊而歸命門、達湧泉,腳如植地生根,下盤穩固。心氣沉,則心火交腎而補命門。下溫而上清。提者,提會陰與肛也,可使任脈交督脈,上領下提,任督自通。叩者,叩齒也。齒叩則腎氣升,腎水上潮以濟心火,從陰交陽,則上清神安,叩齒可堅骨,齒利可助消食。頂沉提叩是練功中的必要措施。
練功要訣
根據八十六歲的著名武術家何秀春老中醫介紹,練功有八字要訣,即頂、扣、園、毒、抱、垂、曲、挺。每個字訣又各含三層意思。茲分述如下:
頂字訣“頭上頂”,有衝天之雄;“手夕卜頂”,有推山之勢;“舌上頂”,有吼獅吞象之概。
扣字訣“肩扣”,則氣功到肘;“拳扣”,則氣力到手;“指扣”,則周身力厚。
圓字訣“背脊園”,則氣力推身;“前胸園”則兩手力全;“虎口園”,則勇猛外宣。
毒字訣“心毒”,如怒狸撲鼠;“眼毒”,如饑鷹觀兔廣手毒”,如撲羊餓虎。
抱字訣“丹田抱氣”,氣不外散;“膽量抱身”,臨機不變;“兩肘抱脅”,出手不亂。
垂字訣“氣下垂”,則氣貫丹田;“肩下垂”,則力催肘前;“肘下垂”,則兩肱自園。
曲字訣“肱曲”,則力富;“股曲”,則力湊;“胺曲”則力厚。
挺字訣“挺頸”,則神貫頭頂;“挺腰”,則力達四梢;“挺膝”,則氣恬神逸。
此外,還必須注意“內三合”與“外三合”,以及手眼身法步與精神氣力會合為一體。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外三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練功歌
功夫要練深,品行最要緊。排除私雜念,入靜方可行。
姿勢需講究,注意坐立行。站立似青鬆,坐樁似銅鍾。
行走多舒展,步履輕如風。呼吸秉自然,勻柔又沉靜。
精神一內守,節奏自分明。肌肉求協調,弛張得平衡。
全身無緊處,血脈可暢行。自覺恬靜鬆,益處將無窮。
如何能做到,智控勿放縱。俗事多煩擾,情緒少波動。
節製之關鍵,不爭名利功。外邪能排除,正氣存胸中。
隻要恒心練,功到自然成。萬宗歸之言,難求德智恒。
氣功要訣詩篇
氣功曆史五千年,後世百家繼發展。輕功硬功氣為先,久轉丹成全靠煉。一年三百六十演,寅出卯歸子坐禪。輕功氣提上丹田,騰空躍起如飛燕。硬功氣運小周天,三田合一功底驗。循行經絡大周天,滿身關閉氣運園。意氣力貫至一點,劈磚開石韌力堅。棍棒刀斧力向反,跌摔翻滾無陰難。行站坐臥氣字念,保健防治癌病纏。發放外氣醫病患強身自衛延壽年。
以上這些例證足以說明,潛意識具有極大的潛能,和氣功息息鉬通,在今天,它對我們還有一片廣大的未知領威。它貯藏為巨大的心理能量和力量,等待苦開發,極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和研究,錢學森指出:“思維科學似乎是專門研究人的有意識的思維,即人能自己如以控製的思維,下意識(我竊以為氣功狀態下的自發功、忘我應屬下意識狀態)不包括在思維科學的研究範圍,麵歸入人體科學的研究範圍”,他肯定了潛意識與氣功的內在關係及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