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五官科疾病偏方4(1 / 3)

十九、急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中醫稱為“傷風鼻塞”。指外感風邪引起,臨床出現鼻塞、流涕、噴嚏等局部症狀為主要症狀。

慢性鼻炎中醫稱為“鼻窒”,是指因脾胃氣虛,邪毒滯留,鼻竅氣滯血瘀的鼻部疾病,臨床出現以鼻塞時輕時重,雙側鼻腔交替性阻塞,經久不愈甚至嗅覺失靈為主要症狀。

辨證分型:

1.外感風寒型:症見鼻塞,涕初起清稀,後為濁涕,噴嚏頻作,講話鼻音重。

兼見頭痛惡寒,發熱輕,舌淡苔白。

2.外感風熱型:症見鼻塞時輕時重,鼻癢,噴嚏,涕黃稠。

3.肺脾氣虛型:症見間歇鼻塞,流涕。兼見咳嗽,麵白,納呆,便溏,乏力。

4.氣滯血瘀型:症見持續鼻塞,濁涕不易擤出,嗅覺減退。

臨床施治:

1.柴胡桃仁粥

【組成】柴胡15g,桃仁10g,地龍10g,粳米100g。

【主治】鼻炎,氣滯血瘀型。症見持續性鼻塞,睡眠時加重,涕多,粘黃或粘白。

【用法】前3味水煎取汁,與粳米加水同煮為粥。每日1劑,早晚服食。

2.辛夷豆腐粥

【組成】辛夷花15g,豆腐2塊粳米100g。

【主治】鼻炎,氣滯血瘀型。症見持續性鼻塞,睡眠時加重,涕多,黏黃或黏白。

【用法】先將辛夷花水煎取汁,豆腐切小塊加粳米並煮為粥。

3.蜂房汁

【組成】蜂房適量。

【主治】慢性鼻炎,肺脾氣虛型。症見間歇鼻塞,流涕。兼見咳嗽,麵白,納呆,便溏,乏力。

【用法】將焦蜂房擠出糖汁後,嚼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g,連用5~6日。

4.桑菊杏仁粥

【組成】桑葉9g,菊花6g,甜杏仁9g,粳米60g。

【主治】慢性鼻炎,外感風熱型。症見鼻塞時輕時重,鼻癢,噴嚏,涕黃稠。

【用法】前2味藥煎水去渣,加甜杏仁、粳米煮粥食。每日1劑,連服數劑。

5.陳地龜板湯

【組成】龜板15g,熟地9g,陳皮6g,蜂蜜適量。

【主治】慢性鼻炎,陰虛型。症見間歇鼻塞,流淡黃涕,五心煩熱。

【用法】前2味藥煎水,衝蜂蜜服。每日1劑,連服5~10劑。

6.瓜蒂散

【組成】瓜蒂數個。

【主治】鼻炎,外感風熱型。症見鼻塞時輕時重,鼻癢,噴嚏,涕黃稠。

【用法】把瓜蒂放在瓦上焙幹研末,吹於患處。每日3次,連用數日。

7.大蒜甘油汁

【組成】大蒜適量,甘油加倍。

【主治】急慢性鼻炎。

【用法】大蒜搗汁,加甘油2倍,先用鹽水洗鼻後,拭幹,以棉球蘸藥塞於鼻內。

【說明】如無甘油,可用蜂蜜代替。

8.蔥白通鼻汁

【組成】蔥白若幹。

【主治】急慢性鼻炎。

【用法】蔥白搗爛絞汁,在晚上用鹽水洗鼻腔後,以棉球蘸汁塞於鼻內,應左右交替,以免窒息。

【說明】蔥白有通鼻淵的作用。鼻淵即指鼻炎、鼻竇炎一類鼻部疾病。

9.生薑蔥白貼

【組成】生薑5片,蔥白5g。

【主治】急慢性鼻炎。

【用法】以上水煎,取煎液和蕎麥麵製成餅狀,貼於合穀穴,幹後即取。

【說明】本方除治療鼻炎外,還可治療小兒鼻塞。合穀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

10.大蒜通鼻汁

【組成】大蒜1頭【主治】急慢性鼻炎。

【用法】將大蒜搗爛取汁,加2倍開水稀釋,取藥汁滴鼻。

【說明】蒜汁滴鼻有清泄肺經鬱熱和消除局部炎症的功效。

11.幹薑蜂蜜藥汁

【組成】幹薑適量,蜂蜜少許。

【主治】各型急慢性鼻炎。

【用法】將幹薑研為粉末,再調入蜂蜜,用藥棉蘸少許塞入鼻中,可很快通氣。

12.慢性鼻炎湯

【組成】冰片,1.5g,辛夷花、蒼耳子各9g,白芷6g,薄荷9g,法半夏3g,川貝母9g,陳皮3g,三七1.5g,甘草6g。

【主治】慢性鼻炎,肺經鬱熱型。症見鼻塞持續,涕黏稠。

【用法】先將冰片置缽中研細。再與其他諸藥共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密封於瓶中。治療時用棉簽蘸藥末少許搐入鼻中。每日2~3次。

二十、鼻竇炎

鼻竇炎係指各個副鼻竇的化膿性炎症。臨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流鼻涕為主要症狀。急性時,於感冒後發生,可持續2~3周,流涕為黏液膿性,量多,伴有發熱、頭痛。依據患病鼻竇不同,其疼痛部位不同,多數在鼻根部、額部及兩顳部等。鼻塞嚴重,因膿涕倒流而有咳嗽多痰及嗅覺減退。慢性鼻竇炎,上述症狀較輕,但經年累月流出膿涕,天冷或感冒後增多。同時有頭重、頭脹等,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夜晚咳嗽。中醫稱為鼻淵。

辨證分型:

1.風熱襲肺型:症見涕黃或黏白量多,間歇性鼻塞,嗅覺減退。兼見發熱惡寒,頭痛,咳嗽痰多,舌紅,苔微黃。

2.肝膽鬱熱型:症見鼻涕黃稠如膿,量多,有臭味。間歇鼻塞,嗅覺差,頭痛多重。兼見發熱口苦,咽幹,目眩耳鳴,耳聾,少寐多夢,急躁易怒,舌紅苔黃。

3.肺脾濕熱型:症見涕黃濁量多,持續性鼻塞,嗅覺消失,兼見頭暈頭重,頭痛較重。小便黃,舌紅,苔黃膩。

4.肺脾氣虛型:症見鼻涕黏白量多,鼻塞時輕時重,嗅覺減退。遇冷風刺激症狀加重。兼見頭暈,頭悶,形寒肢冷,氣短乏力,咳嗽有痰,舌淡,苔薄白。

臨床施治

1.嗅鼻茶

【組成】龍井茶30g,川黃柏6g。

【主治】鼻竇炎,肺脾濕熱型。症見持續性鼻塞,有腥臭的膿性分泌物。亦可用於中耳炎。

【用法】上2味共研細末,用吹管將其少許吹入兩側鼻膿內,或嗅入鼻膿內,每日數次。

【說明】龍井茶,味香透鼻,尤善清熱降火,化痰利濕,清頭目,解熱毒,乃標本兼治之劑。黃柏苦寒,清熱燥濕,善治上焦肺熱。鼻乃肺之竅,清肺可謂治其本。上2味相配伍可除火熱濕濁之源,又可香透鼻竅,解鼻塞之擾。

2.絲瓜藤菊花根飲

【組成】絲瓜藤、菊花根各15g。

【主治】鼻竇炎,風熱襲肺型。症見鼻塞日久,濁涕不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日2次。

3.疏風清熱湯

【組成】東風橘、金絲草、豆豉薑各50g,山芝麻、野菊花各40g,兩麵針30g,鵝不食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