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唐朝軍製(1 / 3)

唐朝兵製,基本上承襲隋的府兵製。初期,由於戰事需要而臨時采取一些措施,所以變化形式較多。李淵入關建立唐政權後,為解決統一戰爭中所需的兵源和糧食問題,積極謀求恢複耕戰兼顧的府兵製。

武德元年(618),改隋鷹揚郎將為軍頭。不久又改軍頭為驃騎將軍,副手為車騎將軍。設置軍府,以驃騎和車騎兩將軍府統領。分關中為十二道,均置府。武德二年(一說三年)七月置十二軍,分關內諸府隸屬,取天星為名:萬年道為參旗軍,長安道為鼓旗軍,富平道為玄戈軍,醴泉道為井鉞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寧州道為折威軍,岐州道為平道軍,豳州道為招搖軍,西麟州道為苑遊軍,涇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軍。每軍置將、副各一人,由威名素重者擔任,以督耕戰,由車騎將軍府統率。武德六年(623),車騎將軍府隸驃騎將軍府,以天下大定,廢十二軍。七年,改驃騎將軍為統軍,車騎將軍為別將(一說副統軍),驃騎將軍府與車騎將軍府合為統軍府。八年,複置十二軍。每軍設將軍一人,軍有坊,坊置主一人,以檢察戶口,勸課農桑。

唐太宗時,政局已趨穩定。於是,在貞觀十年(636)對府兵製進行了重大改革。軍府改稱折衝府,統軍改稱折衝都尉,別將改稱果毅都尉,從而使府兵製更趨完備、成熟,更有利於鞏固李唐統治。

府兵的組織體製

折衝府分三等:兵員達1200人為上府,1000人為中府,800人為下府。每府置長官折衝都尉1人,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長史、兵曹、別將各1人,校尉5人,旅帥10人,正、副隊正各20人。

府兵由六品以下官子孫及白丁無職役者點充。白丁就是無爵之人,是自由民的起碼身份。選拔的標準是:財產相當者取富,力量相當者取強,財、力均相當者取丁口多者。每三年簡點一次,由州縣官吏負責,成丁者加入府兵,60歲方解除兵役,本人免租庸調,其家不免征徭。

府兵300人為團,團置校尉;50人為隊,隊置隊正;10人為火,火置火長。每隊具有火鑽、胸馬繩各一,首羈、足絆各三。每火備六馱馬(無馬鄉則備驢、騾、牛),以及烏布幕、鐵馬盂、布槽、鍤、鑿、碓、筐、斧、鉗、鋸各一,甲床二個,鐮二個。府兵自備弓、胡祿(盛矢器)、橫刀、礪石、大艄(解結錐)、氈帽、氈裝和行藤(裹腿)各一,矢三十,麥飯九鬥,米二鬥,並其介胄,戎具收藏於兵庫。有戰事出征,按所存發給。番上宿衛,則僅給弓矢、橫刀。能騎射者為越騎,餘為步兵、武騎、排鑽手和步射。

府兵的領導體製

折衝府隸中央十二衛和東宮六率。其中,左右衛均領60個軍府,諸衛領50至40個,其餘隸屬東宮六率。

衛大將軍為府兵的最高長官,直隸於皇帝,無權調動府兵。按規定,凡調撥十人、十馬以上,需由皇帝批準,尚書省兵部負責執行。符契至州府,由刺史與折衝勘驗屬實後,始得發兵。若征發全部府兵,折衝都尉以下均行;征發部分府兵,僅果毅都尉從行;征發少數府兵,則別將前往。若違反規定,也有明確的懲處條例。

《唐律疏議》中載:急需用兵之處,因路遠不能及時上奏者,可便宜從事,但軍隊一經調動,則須立即奏報。但若無緊急之事,又不先上報,私自調譴10人以上、99人以下者,判徒一年;滿100人判徒一年半;超過100人罪加一等;700人以上流放三千裏;1000人處絞刑。反之,該發兵時不發,或不給足兵數者,根據人數多寡,其罪與擅發罪相同。應當配備馬匹的,官府出資為其購買。折衝、刺史每年檢閱,以好馬淘汰劣馬,錢不夠由折衝府資助。

折衝府隻統府兵,不能幹涉地方行政事務。如有戰事,朝廷臨時點將率領從各地征發的府兵出征,戰事完結,兵散於府,將歸於朝。這樣,兵不識將,將難專兵,避免了將帥長期擁兵作亂之弊,有利鞏固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

府兵的分布

唐約設有634個折衝府,均有名稱,分布全國。其中,關中、河東和河南最多,僅關中就有府261處,占全部折衝府的41%,形成“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的軍事格局。

關中是都城長安所在地,必須屯重兵以拱衛中央,並可隨時發兵征伐內外之敵;河東是李唐王朝的發祥地,又是防禦唐初勁敵——東突厥的要衝,不能不配置相當強的兵力;在河南的陪都——洛陽,處中原腹心,控製著東南一帶的重鎮和南北水陸交通線,同時也是糧食、物資的重要集散地,自當多置軍府。關中、河東和河南的折衝府,占全部折衝府的80%。唐前期國家統一、政權穩固,是與這種重內輕外的軍事布局緊密相連的。

府兵的軍事訓練

唐王朝對府兵的軍事訓練非常重視。訓練內容主要有教習騎射和戰陣操演。折衝府“居常則皆習射,唱大角歌。番集之日,府官率而課試”。每年冬訓時,折衝都尉率領在府的五校兵馬,“置左、右二校尉,位相距百步,每校為步隊十,騎隊一,皆卷槊幡,展刃旗,散立以俟。角手吹大角一通,諸校皆斂人騎為隊;二通,偃旗槊。解幡;三通,旗槊舉。左、右校擊鼓,二校之人合噪而進。右校擊鉦,隊少卻,左校進逐至右校立所;左校擊鉦,少卻,右校進逐至左校立所;右校複擊鉦,隊還,左校複薄戰;皆擊鉦,隊各還。大角複鳴一通,皆卷幡、攝矢、弛弓、匣刃;二通,旗槊舉,隊皆進;三通,左右校皆引還。是日也,因縱獵,獲各入其人”。府兵在番上時,也要進行軍訓。唐太宗對番上,必引於殿廷,親自教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