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皮膚科病藥膳 ■ 痤瘡 ■
1.涼血五花膏
【用料】金銀花、生槐花、雞冠花、月季花、玫瑰花各10克,生石膏30克,紅糖、蜂蜜各適量。
【製作】將生石膏水煎半小時,去渣取汁。將上述5花放入藥液中,加紅糖,大火煮沸,小火熬成膏狀,放蜂蜜,熬開停火,置涼裝瓶。每服1匙,沸水衝飲,每日服2~3次。
【功效】清熱涼血。適用於血熱之痤瘡症。
2.天葵苡仁粥
【用料】紫背天葵草(鮮品)5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
【製作】將粳米淘淨,留第三遍淘米水,將粳米和紫背天葵草、薏苡仁同放於淘米水中煮成粥。揀出紫背天葵草。趁熱吃粥。
【功效】解熱毒,消粉刺。適用於痤瘡症。
3.綠豆百合粥
【用料】綠豆100克,百合50克,粳米或糯米適量,冰糖適量。
【製作】將綠豆洗淨加水煮至開裂後,加入粳米或糯米煮成粥。加入百合煮片刻,放入冰糖調勻即可。當點心吃,每日分2次服完。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適用於濕熱蘊結型痤瘡,皮疹紅腫,膿皰,口臭口幹,舌紅者。
4.大豆益母粥
【用料】黑大豆150克,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蘇木15克,粳米250克,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益母草、蘇木、桃仁用水煎煮30分鍾,濾出藥液,再將黑豆加藥液和水,煮至八成熟,下粳米煮粥,粥爛加糖即可食,早晚各服l小碗。
【功效】活血化淤。適用於硬結型痤瘡。
5.山楂桃仁粥
【用料】山楂、桃仁各9克,荷葉半張,粳米60克。
【製作】先將前3味煮湯,去渣後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劑,連用30日。
【功效】適用於痰淤凝結者所致的痤瘡。
6.枸杞消炎粥
【用料】枸杞子30克,白鴿肉、粳米各100克,細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作】洗淨白鴿肉,剁成肉泥。洗淨枸杞子和粳米,放入沙鍋中,加鴿肉泥及適量水,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細鹽、味精、香油,拌勻。每日1劑,分2次食用,5~8劑為1個療程。
【功效】排毒排邪、養陰潤膚、消癰退腫。適用於皮膚有感染、臉生粉刺者。
7.肉炒三瓜片
【用料】瘦豬肉50克,苦瓜100克,絲瓜100克,黃瓜100克。
【製作】將原料先切片。將豬肉煸炒至半熟,依次將苦瓜片、絲瓜片、黃瓜片下鍋同炒,每味下鍋時間相距1分鍾,待下黃瓜片時,加入調料即可。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消腫。適用於痤瘡屬濕熱上蒸型,皮疹紅腫,或有膿皰,口臭口幹者。
8.山楂香蕉湯
【用料】山楂30克,香蕉2根,冰糖適量。
【製作】將山楂洗淨切片,香蕉剝皮切塊。將山楂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中火煮10分鍾後,加入香蕉和冰糖,開後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服2劑,連服數日。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丘疹型、結節型、聚合型痤瘡伴顯著脂溢或大便不暢者有效。
9.綠豆薏仁湯
【用料】薏苡仁、綠豆各80克,蜂蜜10克。
【製作】將綠豆和薏苡仁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熬至熟,燜數分鍾即可。趁溫熱時調入蜂蜜飲用。
【功效】清熱止渴,消軟皮膚硬結。適用於粉刺,皮疣,脂溢性皮炎等症。
10.魚腥草山楂飲
【用料】魚腥草15克,山楂15克,地骨皮9克,枇杷葉9克。
【製作】將魚腥草洗淨瀝幹水,與山楂、地骨皮、枇杷葉共入鍋,加水適量,中火煎20分鍾,棄渣飲汁。每日2次,連服數日。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丘疹、膿皰痤瘡,小便黃短者。
11.荷葉地骨皮飲
【用料】冬瓜子15克,地骨皮15克,荷葉1張。
【製作】將冬瓜子洗淨,荷葉洗淨切絲,同地骨皮共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後,用中火煎20分鍾,去渣取汁,加入冰糖調味,代茶頻飲。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丘疹、痤瘡,伴口臭便秘者。
12.荸薺玉米散
【用料】荸薺15克,玉米15克。
【製作】上各料研粉混勻,加冰糖少許,開水調飲,每日1次,連服1月。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痤瘡丘疹,伴有口臭口幹,小便黃赤者。
13.蜜餞金橘
【用料】金橘500克,鮮橘皮50克,連翹、夏枯草、檳榔各20克,蜂蜜50克。
【製作】將金橘洗淨,去核;檳榔碾成粉;鮮橘皮切細絲。連翹、夏枯草加水1 500毫升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之後用藥液再煮金橘、橘皮絲、檳榔粉,煮至金橘熟爛(藥液不足可適當加水),汁液將幹時,入蜂蜜,再煎煮20分鍾,收汁即可停火,待冷,貯於瓶罐中。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3次。
【功效】疏肝理氣,清熱解毒。適用於氣鬱之痤瘡症。
14.薑醋木瓜
【用料】醋100毫升,木瓜60克,薑9克。
【製作】將上3味共放入沙鍋煎煮,待醋煮幹時,取出木瓜、薑。吃薑、木瓜。每日1劑,早、晚2次食完,連用7劑。
【功效】適用於脾虛痰濕型痤瘡症。
15.麻油泡使君子仁
【用料】使君子、麻油各適量。
【製作】使君子去殼取仁,入鐵鍋內文火炒至微有香味,取出放涼,入麻油內浸泡。每晚睡前服使君子仁3~5枚(成人量),7~10日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潤燥,消積殺蟲。適用於麵部痤瘡,酒渣鼻等症。
■ 酒渣鼻 ■
1.枇杷梔子方
【用料】鮮枇杷葉、梔子仁各等份,白酒適量。
【製作】將鮮枇杷葉去葉背茸毛,研末;梔子仁研末。兩末相合並。每次服6克,溫白酒10毫升送服,每日3次。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適用於酒渣鼻,毛囊蟲皮炎等症。
2.山梔蜜丸
【用料】炒山梔10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炒山梔研細粉,加蜂蜜和為丸。每次服6~9克,每日2次。
【功效】適用於酒渣鼻症。
3.鮮蘑發菜雞絲
【用料】鮮蘑菇150克,發菜25克,雞肉100克,薑末、雞湯、精鹽、味精、豬油、濕澱粉各適量。
【製作】將發菜水發,洗淨瀝幹;雞肉加精鹽醃後,水焯熟,撕絲。豬油燒熱,爆香薑末,倒入鮮蘑菇片煸炒,加雞湯,下發菜,文火燉15分鍾,再放入雞肉絲燴煮5分鍾,調入精鹽、味精,勾芡。佐餐食。
【功效】清熱潤膚護顏。適用於神經末梢受損所致的皮膚功能失調,如酒渣鼻,白化病,色斑,陰囊濕疹等症。
4.蓮子白果湯
【用料】蓮子15克(去心),白果(去心)、玉竹、沙參、百合、核桃仁各9克,淮山藥15克,生石膏20克(布包),白糖適量。
【製作】將沙參、玉竹、生石膏水煎煮1小時,取汁,入蓮子、白果、百合、淮山藥、核桃仁,煮熟爛後加白糖。每日1次,1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清瀉肺胃積熱。適用於酒渣鼻症。
5.麻黃酒
【用料】麻黃、麻黃根各60克,黃酒500毫升。
【製作】將麻黃、麻黃根浸於黃酒中,隔水燉2~3小時,再放陽台上露1夜。每日早、晚各飲20毫升(酒量小者可酌情減量)。
【功效】適用於酒渣鼻症。
6.枇杷葉膏
【用料】鮮枇杷葉5 00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鮮枇杷葉洗淨去毛,加水4 000毫升,煎煮3小時後過濾去渣,再濃縮成膏,兌入蜂蜜混勻,貯存。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2次。
【功效】清肺和胃。適用於酒渣鼻,肺燥咳嗽等症。
7.蘆根竹茹粥
【用料】鮮蘆根150克,竹茹20克,粳米60克。
【製作】將蘆根、竹茹用布包好同粳米煮粥,每日服2次,半個月為1療程。
【功效】適用於酒渣鼻紅斑期。
8.馬齒莧苡仁粥
【用料】馬齒莧、薏苡仁各30克,金銀花15克。
【製作】用水3碗先煎金銀花至2碗,去渣,加馬齒莧、薏苡仁煮粥,每日1劑,應連續食用。
【功效】適用於酒渣鼻丘疹膿皰期。
9.銀花知母粥
【用料】金銀花9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粳米60克。
【製作】將金銀花、知母、生石膏加適量水煮20~30分鍾,棄渣取汁,再與粳米一起煮成粥,每日服1次,7天為1療程。
【功效】適用於各期酒渣鼻。
■ 濕疹 ■
1.土茯苓燉鵪鶉
【用料】土茯苓30克,鵪鶉2隻,豬油、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鵪鶉去毛、內髒;洗淨,和土茯苓加水一同燉爛,以豬油、精鹽調味。分1~2次吃。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解毒。適用於急性和亞急性濕疹。
2.歸竹烏蛇湯
【用料】當歸10克,玉竹25克,烏梢蛇1條,豬油、精鹽、薑各適量。
【製作】將烏梢蛇去皮、內髒,洗淨,切段;將當歸、玉竹水煎取汁,放入烏梢蛇段煮湯,以豬油、精鹽、薑調味。吃蛇肉,飲湯。分2~3次服用。
【功效】養血潤燥,祛風止癢。適用於慢性濕疹。
3.綠豆百合苡仁湯
【用料】綠豆30克,百合30克,薏苡仁15克,芡實15克,淮山藥15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綠豆、百合、薏苡仁、芡實、淮山藥一齊下鍋,加水適量,爛熟後,加冰糖即成。每日分2次服完,連服數日。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除濕。適用於脾虛濕盛型濕疹,皮損不紅,滲出較多,瘙癢不劇,舌苔膩者。
4.冬瓜皮薏米湯
【用料】冬瓜皮、薏米各30克,車前草15克。
【製作】將上3味共煮湯。每日1劑,7日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除濕。適用於各種濕疹,如耳部濕疹,陰囊濕疹,肘窩濕疹等症。
5.綠豆海帶芸香湯
【用料】綠豆100克,海帶50克,芸香10克,紅糖50克。
【製作】將海帶先用水泡發洗淨切絲,與綠豆、芸香一齊放入沙鍋,加水煮沸,改文火煎至豆爛熟,加入紅糖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