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香洲
建造年代:清
建造地點:蘇州拙政園內
麵積:約40 m2
用材:木
香洲是典型的畫舫式古建。畫舫是一種特殊的建築,它的原型是江船。早在北宋時,文學家歐陽修就在他的官邸中利用七間屋,在山牆上開門,而正麵不開門,僅開窗,名之曰“畫舫齋”。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當時在江中行駛的官船都像一座水上建築,前艙為客廳,有的廳前還有敞軒、鵝頸椅可供坐憩觀賞江景,中後艙為家人起居與臥息之所,再後則是船工活動範圍。而歐陽修的畫舫齋則是把這種官船又還原過來,以此追憶在江中遊曆的樂趣。香洲屬於旱船,建於水邊,有小橋與岸上相通,象征此船泊於水邊,有跳板可上下,這種建築對船的模仿比較逼真,往往有前艙、中艙、後艙。
4.2習習山莊
設計人:葛如亮
工程地點:浙江省建德市
設計時間:1980年至1982年
葛如亮先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承擔了國家建委建築理論中心課題 “ 建築與自然”, 設計實踐的重心也從體育建築轉到與自然山水結合的風景區建築。習習山莊於1980年至1982年設計建成,是葛如亮先生在富春江新安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裏設計建成的第一個建築。從設計到現場葛如亮先生都進行了精確的控製。在習習山莊的設計過程中,葛如亮先生把“院落”、“江南民居”等要素運用於旅遊建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望江樓
設計人:齊康,齊昉
工程地點:江蘇省江陰市
工程規模:1200 m2(絕對標高88.16 m,建築高度43.10 m)
設計時間:1991年至1992年
建成時間:1993年
江陰望江樓為著名的建築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先生的傑作,於1993年建成。建築選址在江陰城郊的風景區內。作者采用現代手法來表現抗清和解放戰爭中的要塞和紀念江陰的和平起義。最終確定的方案取意於“沉舟側畔千帆過”,造型以階梯形朝向長江,背靠城市,以船為喻,塔高七層,可供遊憩。東、西基層牆麵上分別篆刻有明末抗清、解放戰爭、“和平起義”的大型浮雕。
4.4天台山濟公佛院濟公佛院
設計人:齊康,陳宗欽,陳公餘
工程地點:浙江省天台縣
工程規模:500 m2
建成時間:1987年
浙江天台的天台山濟公佛院亦為齊康院士的傑作,於1987年設計落成。濟公佛院的設計打破了傳統寺廟的格局,依山就勢,將山地風景審美與社會心理需求相結合,力求雅俗共賞。建築選址在赤城山山腰的濟公洞。設計運用牆體、柱廊、屋頂、構架等建築構件,以多義、模糊、象征、隱喻的手法表達“帽”、“鞋”、“袈裟”、“扇”等概念,表現人物形象。建築材料以石料、木材、磚瓦等地方材料為主,局部使用混凝土,從而使這一民間捐資的建築得以實現。
設計人:齊康,鄭炘等
工程地點: 福建省長樂市
工程規模:200 m2
設計時間:1986年至1987年
建成時間:1987年
海螺塔亦為齊康院士設計,建成於1989年。海螺塔和海蚌廳,是福建長樂下沙度假村的組成部分,位於景區離岸400 m的王母礁上。海螺塔取自海螺、海蚌的外部造型,呈錐形,高24 m,內分7層,有螺旋形台階68級,各層都有望台,可眺望四周景觀。海蚌廳形似巨蚌,半張著蚌殼,內腔為圓形大廳。螺、蚌比肩相鄰,渾然一體,橫臥於王母礁上,顯得格外壯觀,令人歎為觀止。建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西班牙的著名故宮,為中世紀摩爾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的王宮。“阿爾汗布拉”,阿拉伯語意為“紅宮”。為摩爾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跡中的精華,有“宮殿之城”和“世界奇跡”之稱。始建於13世紀阿赫馬爾王及其繼承人統治期間。1492年摩爾人被逐出西班牙後,建築物開始荒廢。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資助下,經建築師何塞?孔特雷拉斯與其子、孫三代進行長期的修繕與複建,才恢複原有風貌。
阿爾汗布拉宮中主要建築由兩處寬敞的長方形宮院與相鄰的廳室所組成。桃金娘宮院,長140英尺,寬74英尺,中央有大理石鋪砌的大水池,四周植以桃金娘花,南北兩廂走廊的柱子上,全是精美無比的圖案,手工極為精細。而圓柱的建築材料是把珍珠、大理石等磨成粉末,再混入泥土,然後用人工慢慢堆砌雕琢而成。這裏的大使廳呈正方形,每邊長37英尺,四麵牆壁,全是金銀絲鑲嵌而成的幾何圖案,色彩豔麗。中間有高75英尺的圓頂,為覲見室,內設蘇丹禦座。大使廳以其雕刻有星狀彩色天花板和拱形窗戶著稱。獅子廳為另一長方形宮院,長116英尺,寬66英尺,周圍環繞以124根大理石圓柱的俏巧遊廊,中間有模仿西妥教團淨手間形式的建築,輕靈的圓形屋頂飾有金銀絲鑲嵌細工的精美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