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國學大師說做人(1 / 2)

【章太炎】敢想敢做,百折不回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骨氣,奴顏婢膝,蠅營狗苟地生活,將是最大的悲哀,那樣的人生簡直毫無意義。

做人就要有“一兩分的神經病”

看到章太炎這三個字,人們就會想起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字:魯迅、錢玄同……這些曆史名人都是他的弟子。章先生青年時代投身革命,其著作《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轟動海內外,他曾點名罵光緒帝,招致牢獄之災;後來擔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刊》的主編,提如椽巨筆,行驚天之文,指點江山,叱吒風雲,為中國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人物,卻有著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綽號——“章瘋子”,而他本人非但不對此表示反感和憤慨,反而欣然接受。他還曾這麼調侃自己:“兄弟我是一個神經病。”揆諸平常人情,恐怕一般人都唯恐別人說自己瘋癲,章太炎則不然,他公然宣稱“才典功業,都是神經病裏流出來的”,並在東京留學生會為他舉辦的歡迎會上說:“也願諸位同誌,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章太炎當年呼籲“逐滿獨立”、“推翻滿清”、“光複漢族”,時人視為大逆不道之驚世駭論而群相側目,目之為“瘋癲”、“神經病”雲雲,章太炎也因此幾陷囹圄,幾乎招致殺身之禍。但章太炎依然執著,“兄弟是憑他說個瘋顛,我還守我瘋顛的念頭”。

但從章太炎先生的所作所為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說章先生是“瘋子”,那麼他不是真的瘋,這種瘋和魯迅先生《長明燈》中的“瘋子”一樣,因為不被世俗理解和觸動了某些反動勢力的利益才被誤解和汙蔑為“瘋”,這“瘋”中閃耀著真理的光芒,蘊含著呐喊著前進的不屈力量。誠如章太炎先生自己說的:“獨有兄弟卻承認我是瘋癲,我是有神經病,而且聽見說我瘋癲、說我有神經病的話,反倒格外高興。為什麼緣故呢?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算能想,亦不敢說。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

人\生\折\射

在這裏,我們能夠看出章先生“瘋”的精神內核,那就是:敢想敢做,百折不回。這裏麵的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個人如果沒有類似“瘋”的這種“神經病”,不敢想前人所未想,不敢做前人所未做,隻是抱殘守缺,毫無創新,那麼他肯定不會有大學問;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神經病”,一遇到困難的阻隔、流言的詆毀便打退堂鼓,沒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勇氣,不能孤行己意,那麼他肯定不會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章太炎先生就曾認真地宣稱:“總之,要把我的神經病質傳染諸君,更傳染與四萬萬人。”

J.保羅·格蒂是石油界的億萬富翁,一位最走運的人,在早期他走的是一條曲折的路。他上學的時候認為自己應該當一位作家,後來又決定要從事外交工作。可是,出了校門之後,他發現自己被俄克拉荷馬州迅猛發展的石油業所吸引,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改行加入到蓬勃發展的石油業。年輕的格蒂是有勇氣的,但不是魯莽的。如果一次失敗就足以造成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的話,這種冒險的事他從來沒有幹過。他頭幾次冒險都徹底失敗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產油井,這個油井為他打下了幸運的基礎——那時他才23歲。

是走運嗎?當然。然而格蒂的走運是應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錯。那麼格蒂怎麼知道這口井會產油呢?他確實不知道,盡管他已經收集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事實。“總是存在著一種機會的成分的,”他說,“你必須樂意接受這種成分;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答案,那你就會捆住自己的手腳。”

這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要喊出自己的聲音,活出自己的精彩。一個沒有個性的人往往是缺乏創造力和意誌力的。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很多張揚個性的人,他們有的以穿奇裝異服為個性,有的以出口成“髒”為個性,甚至還有人以打架鬥毆為個性……張揚個性並不是穿時尚的衣服、擁有最時尚的物品,這些都是外在的表現。真正張揚個性是要做真正的自己,真正的個性中必須包含了一種建設性的東西,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和進步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