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恐懼如此,如果在和爸爸媽媽出去散步的時候偶遇那隻狗和它的主人,吳錦弦還是會甜甜的叫一聲,“阿姨”,還會附贈上些許對那隻狗整日枕戈待旦守護家園,對芝麻綠豆大小的事情都要嚎叫上那麼幾聲的讚美。當然後麵那部分她是不會說的。然後獲得狗主人對她熱情的稱讚。
有的時候吳錦弦也會很奇怪自己怎麼會這麼做,這個時候她還不太明白“左右逢源”或者說“圓滑”在生活中的真實意義,但是此時的她也漸漸的在觀察大人的談話中意識到了,有的時候是不能把自己的真實看法原原本本說出來的。當她如此這般的真正實踐到生活去的時候,她突然發現她好像就真的聖駕駕臨,比同齡人高一個層次一樣,大家總是表揚她,說她懂禮貌有教養,於是她就更加樂此不疲了。
但是總有一天,你會撞到槍口上,這就是命。
好孩子吳錦弦自詡是一個經常讀書的人,雖然真正目的是為了讚譽還是自身的愛好待考,但是她確實也看了不少。當家裏適合她看的書都看的差不多的時候,也為了讓自己愛看書的美名發揚光大,吳錦弦開始向鄰居借書。
一天,中心哥哥很神秘的告訴她,他家裏有一本《海底兩萬裏》,“我也不知道具體寫的什麼,但是那可是世界名著,特別出名。”
於是勤奮好學的吳錦弦同學就以捉迷藏的時候免費替中心哥哥當兩次鬼為代價,換得了這本書的閱讀權。
也許因為是借來的書,吳錦弦十分的珍惜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吳錦弦這樣想,就把還書的期限一拖再拖。中心哥哥一催再催,到了最後,中心哥哥告訴了吳錦弦的媽媽。雖然十分欣慰自家女兒喜歡讀書,但是吳家媽媽還是讓自己的女兒把書還回去。
迷信父母話語的年齡,吳錦弦雖然十二分的不舍,但是還是一邊嘀咕著“你們又不看”,一邊去還書。
中心哥哥的家就在那戶養狗的人家的附近。之所以說是附近,那是因為吳錦弦小朋友從來不敢正眼往那個方向去看,黑狗的威懾力遠遠的超乎了中心哥哥的吸引力。
出於父母令不可違,吳錦弦一步一步的往那個方向挪著。就在她出家門向裏走了幾步的時候,胡同裏麵傳來了幾聲狗叫。硬著頭皮向裏走了一段距離,狗吠聲消失了,但吳錦弦似乎聽到了鏈子拖動和狗喘著粗氣的聲音,接著就是什麼東西在撞鐵門的聲音。
吳錦弦暗道不好,她似乎都可以想象到,一隻黑色的惡犬在用力的撞擊鐵門,想要出來作威作福。她一個箭步衝到一扇綠色的鐵門前,她隱約的記得,中心哥哥從裏麵出來過。她慌亂的把書從門上的圓洞裏塞進去,然後轉頭撒腿就跑。
就在她剛剛衝進家裏,插上第一道插銷的時候,她就聽到了那隻黑狗衝到了她家門前並且邊吠邊撞她家門的聲音。
聲音很大,吳錦弦似乎覺得她的心也隨著顫動的門板在一抖一抖。她大著膽子通過門上留著的觀察孔向外看。隻看到一片血紅,反應了好久,她才反應過來那是那隻狗的眼睛。那隻狗惡狠狠的盯著裏麵,似乎是想要把她給吃了。
關於後來發生了什麼,吳錦弦已經記不清楚了,好像她很不爭氣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後來應該是裏屋裏的媽媽聽到了聲音,出來把她拉到裏麵好生安慰,然後把狗給趕走了。但是這隻狗血紅的眼睛似乎深深的印刻到了吳錦弦的記憶裏,即使是許多年以後,隻要是一想起那隻眼睛,總是會不由的不寒而栗。後來上大學後,她和宋思賢提起這件事情,她還是下意識的將臉轉向門口,似乎隨時準備奪門而逃。
然而吳錦弦卻會深深悼念那個被狗追的滿院子跑的場景。也許是因為小的時候,一隻惡犬就可以讓一個人落荒而逃,但是那份恐怖是那樣的形象和具體,隻要繞道而行即可。許多年後,我們漸漸長大,可以大聲的求救,卻不能發出聲音,因為再也無法向別的人描摹出那人那事那事的模樣,不能或者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