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看,說話的是個白發白須的老者,是廣東一帶的武術名家,一対六合鉤出神入化,人稱鉤月老人,素有俠名,本來年屆七十,早已經歸隱,但如今憤慨蒙古人凶殘,重又出山,眾人十分敬重。
眾豪傑聽他所言,齊聲稱是,有人便道:“蒙古調兵遣將,總要數月才能成行,漢軍轄下數州在兩位城主的治理下人民安居,官員處政清廉,最近四周平民多有舉家遷居而來者,不如趁者幾月時間,招兵買馬,訓練新兵,時間雖短,但是人民擁戴,我看能能募的不少新兵。”
郭靖點頭稱是,道:“趙城主意下如何?”趙合道:“這個自然,我明日就在各城池集鎮張榜,正好今年糧食豐收,定能募的不少新兵。”
又有人道:“如今大宋深受蒙古之害,我們能不能聯合大宋,一齊對抗蒙古。”這句話一出,廳內頓時熱鬧起來。
此時眾人都已明白趙合等無意受朝廷招安,便有人說道:“大宋兵將雖多,然而官員大多貪腐,便是有幾個清廉的,也無出頭之日,若是與大宋聯合,萬一有人進獻讒言,引來大軍攻打,漢軍一麵抗拒蒙古,一麵還要應付大宋,必然手忙腳亂,應接不暇,豈不是引狼入室。”
也有人道:“大宋雖然腐朽之木,但是到底兵多將廣,也有許多有才能的將帥,隻要我們細心接洽,也不是不可能。”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郭靖看向趙合與楊過,說道:“趙兄弟,過兒,你們看如何,漢軍怎麼說也是你們的基業,最後還是得看你們二人意下如何。”
兩人相視一眼,趙合道:“如今我方處於劣勢,又夾在雙方之間,稍有不慎,便有雙麵被敵之禍,不過蒙古更加勢大,我們連勝蒙古數場,大宋想必已得了消息,隻要君臣稍有頭腦,應不至於如此你不智,我們隻要先找剛正官員通個聲氣,伺機再看,當無問題。”
郭靖點頭道:“趙小兄弟深明大義,真是百姓之福。”趙合朗聲道:“諸位前輩、各位英雄,在下已經考慮清楚,如今蒙古勢大,若不能阻止,若無外援,我等絕難抗衡,到時候大宋獨木難支,結果隻有更糟,與其坐等滅亡,不如稍微冒險,聯合大宋,一齊抵禦蒙古。”
眾人齊道:“趙侯爺真是大一,隻望朝廷也這麼想,我漢室百姓,就有救了。”眾人既已頂級,稍微商議細節,決定由楊過擔任使者,先去拜訪有名的忠臣大將孟珙,一麵張貼榜文,招募士兵。
為了趕時間,楊過化出分身,帶了趙合的書信,途經唐州、隨州、德安府,終於到了黃州境內,一路化作清風,盡撿荒僻無人之處掠地而行,即便旁人看見。也隻當旋風裏裹著一張四四方方的紙片吹過,不到兩日,便在黃州城外偏僻之處現出身形。
孟珙時人黃州知州,兼黃、蘄、光三州及信陽軍節度使,軍權極大,也是支撐大宋整個防禦半壁江山的大將,身經百戰,用兵如神,逢戰必勝,便是蒙古人,也畏之如虎。
隻見黃州境內人民安樂,兵甲嚴整,城中攤販行人、密如堆雲,叫賣吆喝聲不絕於耳。楊過暗暗點頭,這孟珙大將軍果然名不虛傳,帶兵治民,均是井井有條。
此時雖然天氣漸涼,但腳落裏仍有不少不畏寒冷的飛蟲之屬。楊過精神一掃,水溝等腳落陰暗處立有千百隻飛蟲四麵飛散開區,一麵往前,一麵散布飛蟲,不多時整個城中都搜了一遍,仍然沒有孟珙的蹤影。
楊過眉頭一皺,這孟珙身為一州知州,不在城裏待著,難道去了軍營?時已至正午,頭上太陽雖不太烈,也有些曬人,街上行人漸漸少了,不是回家吃飯,便是去了酒樓客店,隻有街上小販貪賣貨品,仍不肯離去。
楊過看著前麵酒樓高有三層,甚是氣派威武,門前匾上寫著“臨江樓”三個鎏金大字,筆力蒼勁渾厚,顯是出自名家手筆。門前客人來往正急,抬眼望去,門了座椅將將就要坐滿,心道:“可真笨,要急也不急這一時,人家都說走江湖最好打聽小溪的地方就是酒樓,何不進去看看?”
心裏想著,人已經到了門前,隻見裏麵滿滿當當捉著二三百人,喝酒吃肉,猜拳賭酒,高談闊論,好不熱鬧。十餘個夥計忙得腳不沾地,在人從裏穿梭來去,也無暇招呼新來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