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形象很重要(1 / 2)

工作中,無論你取得多大的功業,都應當在“花未全開,月未圓滿”之時功成身退。

滿招損,謙受益,執行中應當“常存一顆不自滿的心”,這樣才可居高不危,保住名位,這也是曾國藩能夠在工作中立於不敗的秘決。

不管居於何位,夾起尾巴做人

曾國藩做事,一貫兢兢業業,低調務實。即使是貴為中興之臣和封疆大吏,他也是習慣於低調做人,甚至有時過於低調,有夾起尾巴做人的感覺。

曾國藩認為,除非是天災,大多數禍患都是自己找的。隻要把好自己的關,不惹事,不生非,給自己的野心勒緊韁繩,自然就不會有太大麻煩。心裏麵多一個“怕”字,就多了一層保險。

1860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大清高層急令曾國藩班師“勤王”,弟弟曾國荃給寫信給曾國藩建議不發兵,信中還夾雜著自己的猜度和對朝廷要員的品評。曾國藩擔心曾國荃這些口無遮攔非議傳出去會招致猜忌,就回信斥責說:“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你說出如此一手遮天、狂妄無稽的話,難道不怕有什麼後果嗎?”

曾國藩的低調提醒我們:不要成了“功臣”就不受約束,不要提升為幹部就當“甩手掌櫃”,更不要取得一點成就,就躺在功勞薄上不思進取。

當剿滅太平軍大功告成之日,曾國藩並沒有絲毫得意忘形,而是冷靜得近乎惶恐,他裁撤了5萬人親手練出來的湘軍,還把奪得首功的弟弟曾國荃送回老家。與其組織主動讓你裁軍,自己主動功成身退,顯然是更好的策略。

工作中,無論你取得多大的功業,都應當在“花未全開,月未圓滿”之時功成身退,因為花開全了,必然要凋落;月亮圓了,必然要變缺。滿招損,謙受益,工作中應當“常存一顆不自滿的心”,這樣才可居高不危,保住名位,這也是曾國藩能夠在工作中立於不敗的秘決。許多人能夠經得起失敗的打擊,卻經受不了勝利的“打擊”。取得一時的勝利並不是真正的勝利,取得最後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工作中取得了一點成功,卻由勝轉敗,甚至身敗名裂,歸根到底都是一個“驕”字。

鎮壓太平天國後,曾國藩功成名就,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封侯一等。這個時候,曾國藩非常清醒,認識到自己處於“花全開,月全滿”之時,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文字:“權太重,位太高,虛望太隆,悚惶之至!餘最近浪得虛名,亦不知其所以然便獲美差。古之得虛名而值時艱者,往往不保其終。”當時曾國藩額親友好友也都在為他擔心,紛紛勸他“以‘退讓’二字保存晚節”,這正好與曾國藩的想法不謀而合。曾國藩一麵上疏朝廷,極力表白忠心,同時借口內亂已平,軍隊太多無用,大力裁撤湘軍,讓頗受非議的弟弟曾國荃辭職回家。這樣,湘軍團隊又處於“不滿”的狀態,大清高層見曾國藩忠心可嘉,便放下心來,而曾國藩也以“夾著尾巴做人”保全了自己。

在一點上,曾國藩對李鴻章也多次諄諄教導,告誡他要小心謹慎,無論居於何時何地都不要自滿,夾起尾巴做人。李鴻章確實做到了,他在晚清五十年中,擔任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近三十年,可以說是位高權重,很多人把他和俾斯麥等世界名相相比,但是李鴻章自己卻有很明白,低調行事不越權,也因此深受大清集團實際上的CEO慈禧太後的信任。

扮豬吃老虎,悶聲發大財

曾國藩是晚清最有執行力的高管,他始終以自己的忠心和低調的形象,贏得大清高層的信任。曾國藩居功不自傲,為保持國家的安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也避免了政局的大動蕩。

大清集團是滿洲貴族為管理層的大企業,集團高層重用曾國藩等漢人,實是迫不得已,但內心深處仍然有民族歧視,為防止曾國藩離心離德,集團高層在重用曾國藩、胡林翼等漢人的同時,也安排湖廣總督官文、欽差大臣僧格林沁等滿蒙官員監督湘軍的行為。對此,曾國藩心知肚明,為了消除高層的疑忌,太平天國剛剛被鎮壓下去,他就下令將自己的直屬的曾國荃部湘軍大部分裁撤。

在自省自悟以後,曾國藩在工作中的自我修身層麵,有了很大的改變。複出之後,不再鋒芒畢露,而是低調圓通處世,正如胡林翼所說“漸趨圓熟之風,無複剛方之氣”。後來,曾國藩將“樹立低調形象”的心法,傳給了弟子李鴻章。李鴻章生性傲慢,很容易得罪人,曾國藩屢屢告誡他,即使心裏如何不服氣,表麵上也不要顯露出來,對官場中的同僚如此,對洋人更要如此。經過曾國藩幾封信的勸導,終於使李鴻章有所改變,在工作中處世日趨圓熟。

1860年,鮑照由總兵升為提督,成為一品大員,驕氣加重。曾國藩怕他得意忘形,不失時機地給他潑了盆涼水,在密信中寫道:“凡作人,當如花未全開月未圓滿之時。花盛則易落,月滿則必缺,水滿則易傾,人滿則招損。貴鎮統師日多,聲名太盛,宜常存一不自滿之心,以謹厚載福。”第二年,曾國藩再次給鮑超去信,勸他力去“驕矜”二字,信中說:“貴軍門水陸數百戰,積勞最久,勳績尤多。本部堂以四字叮囑,小心大度,願貴軍門常常謹守。小心者,戒驕矜,戒怠忽;大度者,不與人爭利,雖辦得掀天揭地事業,而自視平淡無奇,則成大器矣。願牢記此四字,庶名位日隆,不可限量。”曾國藩能夠幹出來,並且立於不敗,也在於“小心大度”四個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