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的開始 第二章 蘇醒(1 / 2)

自明朝開國以來由於朱元璋和朱棣均為馬背皇帝重武強國,又重開武舉。所以民間習武之風興盛,導致各種門派林立。門派之間更是大興比鬥之風,名為訪拳。以此來增加自己的名聲和提高實際戰鬥能力。

正因為武風之盛所以武術的發展也歎為觀止,各派均有自己的武功秘笈。天才強人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武當張三豐遍學天下武術,更結合自己所修之道首創內家拳術震驚天下,在加上朱元璋和朱棣兩代皇帝對其推崇備至更使其聲明遠播,上山習武者更是絡繹不絕。隻是張三豐本人傳下內家拳後便歸隱山林從此再無人知曉其去向。

明朝末年戰亂不斷,朝廷為製內憂外亂。從開武舉殿試,江湖人物或為名為利,或為國分憂,或不堪朝廷的壓迫而投身叛亂。從而把武術的發展及推廣推向了高潮。然而此時有一人物卻給武林帶來了一場震動。

此人姓李,名承天。字浩然,出生於武當山下一醫術世家,自幼就有天才的美名。其讀書一目十行,過目而不忘。習武更是一點即通,且能舉一反三。家族更是對其萬般寵愛。十六歲拳術武功已有成就,在當地也算是聲明遠播。由於從小受儒家思想影響所以一直的願望是做個儒俠!十八歲由於近兩年來武功再無突破所以決定出去闖蕩一番看能否機緣突破。也由此給武林帶來一番震蕩!抱著行俠仗義的想法,三年內走遍大江南北,到處挑戰各個門派,未逢一敗!由於從小沒受過什麼挫折,經常會受奸人蒙騙挑撥。再加上年輕衝動又自持甚高所以雖抱著行俠之心卻事與願違,更有甚者受到奸人的傳播又添油加醋,所以其名聲在武林之中也是比較狼藉。而其自己居然也茫然不自知。在其擊敗崆峒派掌門後更是放言:天下之大任我來去,可有阻呼?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讓天下武林所不爽!隨後雖未成武林之公敵但當人提起也是憤然!

這一日李承天聽聞昆侖淩霄劍法被世人傳為天下第一劍,便起了爭鬥之心直上昆侖山準備去會會昆侖劍法。然而剛到山腰便遇見一老頭由山上而下,雖白發蒼蒼,但步法穩健雙目如電!兩人約相隔三尺時,老人停下看著承天笑道:公子是準備上山?

承天道:小子準備去往昆侖淩霄殿

老人上下看了一遍承天後說:今天下紛爭不斷,昆侖派正布道為天下民眾祈福,閉門三個月不見外客。公子此去何為呀?還是回去吧!

他祈福於我何幹,我此去隻是聽聞其淩霄劍法天下第一,去討教一二!耽誤不了多少時間,還請老先生借步,讓小子過去!

哎~~!那老夫可否問問公子為何比武?是為天下第一的名頭麼,如果不是那你到底為何比武呢?

承天心裏一激~也有疑惑,是啊!我是為了什麼?

老人見他疑惑又乘機說道:小子啊!聽我一眼如果你一直這樣下去你的武功就難有寸進了,你的道也就到此為止了!

承天雖然心存疑惑但一時很難承認,雙目一凝道:哼....少說廢話,手底下見個高低。

說完直接一個虎撲,直取中路,兩三米的距離幾乎沒有什麼反應時間已到老人麵前,老人莞爾一笑,側身閃過同時屈臂拿住承天的手腕一推一送便把承天甩了出去。

承天一驚,想不到對方如此厲害,剛站住腳,就把劍轉身直刺,一劍已出全力,正是武當太乙劍中的撥雲見日!對方整個上半身包裹在劍影之內,但見其不慌不忙,伸手屈指在劍身上連彈,微微向後退出一步,承天隻覺手上幾股大力直擊虎口,最後終於沒能拿住,長劍脫手而出,這次完敗!

自出道從未受過這麼大的挫敗,一時間竟然心灰意冷。

老人看了一眼承天道:你可認識到自己的本心,你可知道自己所要前進的方向?你還沒認識自己的本心,等你能明心見性,找到自己的道走下去你的前途才能不可限量,你已經迷失了方向,年輕人好自為知吧!說完轉身上山

承天此時也目光呆滯,漫無目的的走著。心裏一直在想老人剛才所說的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山上仙音響起,那是山上正在為蒼生祈福的聲音。此時承天心中似有明悟,抬眼望去,劍塚二字映入眼簾。

嗬嗬,看來天意如此啊,武到最後是止戈!承天心裏想到

取出寶劍埋入劍塚。深深的看了一眼說道:老朋友我要去找我的道了。說完轉身下山,就在這時隻見一紅一黃兩色光球眨眼就沒入承天身體,而他本人並沒有察覺一眼,隻是此時的承天已兩眼清明,再也沒有剛才的混濁,也沒有了開始的銳利!

此後江湖上再在沒有他的身影。而此時承天已回到家族施醫布道,娶妻生子。在當地也留下了一個好名聲。但是人總要接受命運,整個家族承天嫡親的這支血脈(男性)都隻能活到三十歲,這麼多代來從未變過,有很多傳說但卻找不到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