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的和現溢象奶,一,其般實來都說,是指輕微奶吐水奶從和寶寶溢嘴奶裏並沒麵有流什出來麼太大的區別,不用采取特別的治療方式。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噴射性吐奶狀況,這時,父母就必須特別注意了。
了解病因
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喂奶方法不當也會引起寶寶吐奶,如讓寶寶仰臥位吃奶,人工喂養時奶瓶的奶嘴未充滿奶水、有空氣進入,吃奶後馬上讓寶寶躺下等。
防治護理
給寶寶喂的奶量不宜過多,間隔時間不宜過短。盡量抱起寶寶喂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o左右的傾斜狀態,這樣寶寶胃裏的奶液會自然流入小腸,減少吐奶的幾率。
喂完奶後,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裏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此時,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
推拿處方推指三關、推六腑(退六腑)、推四橫紋、分推大橫紋(分陰陽)並合陰陽、補脾經、推胃經、補腎經、按揉足三裏、摩臍、摩中脘。
對症按摩
寶寶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推指三關
一手拇指橈側沿嬰幼兒食指橈側麵自指端向指根推食指掌麵的上、中、下三節50~100次。
推六腑(退六腑)
按摩者用拇指麵或食、中指麵沿嬰幼兒前臂尺側自腕橫紋尺側推向肘50~100次。
推四橫紋
按摩者用拇指從嬰幼兒食指橫紋處直推向小指橫紋處50~100次。
補脾經
按摩者以拇指自嬰幼兒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即沿其拇指橈側赤白肉際直推50~100次。
推胃經
按摩者固定嬰幼兒拇指及其掌指關節,以另一手拇指指腹或橈側麵,自嬰幼兒拇指根向掌根推大魚際外側緣,來回推50~100次。
補腎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朝上,以另一手拇指指端,自嬰幼兒小指根向小指尖方向推小指末節掌麵之螺紋麵50~100次。
按揉足三裏
用拇指按揉嬰幼兒足三裏穴約50~100次或3~5分鍾。
摩臍
按摩者用四指或掌摩嬰幼兒肚臍3~5分鍾。
媽媽要確認這些!
吐奶、溢奶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症狀之一:
⊙ 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喂奶後不久,吐奶前寶寶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溢 奶多半是寶寶因為吃奶時吸進了空氣,空氣進入胃後,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容易衝開賁門,會溢出一些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