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唐柳宗元《梓人傳》: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及製;計其毫厘而構大廈,無進退焉。
門《易》:重門擊析,以待暴客。《詩》: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義》:橫一木作門,而上無屋,謂之衡門。《公羊傳》:齒著於門闔。《說文》:合,門旁戶也。閨,持立之門。上圜下方,有似圭。《聲類》:曰:廡,堂下周屋也。
烏頭門《唐六典》:六品以上,仍通用烏頭大門。唐上官儀《投壺經》:第一箭謂之初箭,再入謂之烏頭,取門雙表之義。《義訓》:表揭、閥閱也。
華表《說文》:桓,亭郵表也。《前漢書》注:舊亭傳於四角,麵百步,築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版,貫柱四出,名曰桓表。夾兩邊各一桓。陳宋之俗,言“桓”聲如“和”,今猶謂之和表。顏師古雲,即華表也。
窗《考工記》:四旁兩夾窗。《爾雅》:牖戶之間謂之扆。《說文》:窗穿壁以木為交。窗向北出,牖也。在牆曰牖,在屋曰窗。欞,楯間子也。櫳,房室之處也。《釋名》:窗,聰也,於內窺見外為聰明也。
平棋《史記》:漢武帝建章後合,平機中有騶牙出焉。
鬥八藻井《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魯靈光殿賦》:圜淵方井,反植荷蕖。《風俗演義》: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菱,水物也,所以厭火。沈約《宋書》:殿屋之為圜泉方井兼荷華者,以厭火樣。
鉤闌《魯靈光殿賦》:長塗升降,軒檻曼延。《博雅》:闌檻,櫳梐牢也。《漢書》:朱雲忠諫攀檻,檻折,及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拒馬叉子《周官-天官》:掌舍設梐枑再重。《義訓》:梐枑,行馬也。
屏風《禮記》:天子當扆而立。又:天子負扆南鄉而立。《周官》:掌次設皇邸。《爾雅》:牖戶之間謂之扆,其內謂之家。《釋名》:屏風,言可以屏障風也。
鴟尾《譚賓錄》:東海有魚虯,尾似鴟,鼓浪即降雨,遂設象於屋脊。
瓦《詩》:乃生女子,載弄之瓦。《說文》:瓦,土器已燒之總名也。《古史考》:昆吾氏作瓦。《博物誌》:桀作瓦。
塗《論語》: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說文》:墐,塗也。圬,所以塗也。秦謂之圬;關東謂之镘。《爾雅》:镘謂之圬,地謂之黝,牆謂之堊。《釋名》:泥,邇近也,以水沃土,使相黏近也。《義訓》:塗謂之塓,塓謂之壟,仰謂之洎。
彩畫《周官》:以猷鬼神隻。《世本》:史皇作圖。《爾雅》:猷,圖也,畫形也。《吳都賦》:青瑣丹楹,圖以雲氣,畫以仙靈。
階《說文》:除,殿階也。階,陛也。阼,主階也。陛,升高陛也。陔,階次也。《釋名》:階,陛也。陛,卑也,有高卑也。天子殿謂之納陛,以納人之言也。階,梯也,如梯有等差也。《博雅》:戺,砌也。
磚《詩》:中唐有甓。《爾雅》:瓴甋謂之甓。
井《周書》:黃帝穿井。《世本》:化益作井。《說文》:甃井壁也。《易-傳》:井,通也,物所通用也。《釋名》:井,清也,泉之清潔者也。
總例諸取圜者以規,方者以矩,直者抨繩取則,立者垂繩取正,橫者定水取平。諸徑圜斜長依下項:
圜徑七,其圜二十有二;
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
八梭徑六十,每麵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
六梭徑八十有七,每麵五十,其斜一百。
圜徑內取方,一百中七十有一;
方內取圜徑,一得一。諸稱廣材者,謂熟材,稱長者皆別計出卯。諸稱長功者謂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中功謂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短功謂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諸稱功者謂中功,以十分為率;長功加一分,短功減一分。諸式內功限以軍工計定,若和雇人造作者,即減軍工三分之一。諸稱本功者,以本等所得功十分為準。諸稱增高廣之類而加功者,減亦如之。諸作稱尺者,皆以方計。若土功或材木,則厚亦如之。諸作造功,並以生材。即名件之類,或有收舊,及已造堪就用,而不需更改者,並計數;於元料帳內除豁。諸造作並依功限。即長廣各有增減法者,各隨所用細計。如不載增減者,各以本等合得功限內計分數增減。諸營繕計料,並於式內指定一等,隨法算計。若非泛拋降,或製度有異,應與式不同,及該載不盡名色等第者,並比類增減。
營造法式卷第三壕寨製度
壕寨製度
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