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飾製度圖樣
丹粉刷飾名件第一黃土刷飾名件第二Q二卷雕作製度
混作雕插寫生華起突卷葉華剔地窪葉華碾玉瑣文第八碾玉額、柱第九碾玉平棋第十
第三十四卷彩畫製度圖樣下
五彩遍裝名件第十一碾玉裝名件第
營造法式卷第一總釋上
宮《易、係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之以宮室,上棟下室以待風雨。《詩》:作予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禮記-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爾雅》: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窔。《墨子》: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之法曰:宮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宮牆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白虎通義》:黃帝作宮。《說文》:宅,所托也。《風俗通義》:自古宮室一也。漢來尊者以為號,下乃避之也。
闕《周官》:太宰以正月示治法於象魏。《春秋公羊傳》:天子諸侯台門;天子外闕兩觀,諸侯內闕一觀。《爾雅》:觀謂之闕。《白虎通義》:門必有闕者何?闕者,所以釋門,別尊卑也。《風俗通義》:魯昭公設兩觀於門,是謂之闕。《說文》:闕,門關也。《釋名》:闕,闕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觀,觀也,於上觀望也。《博雅》:象魏,闕也。《義訓》:關謂之闕,闕謂之皇
殿《蒼頡篇》:殿,大堂也。《禮記》: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墨子》:堯舜堂高三尺。《說文》:堂,殿也。《釋名》:堂,猶堂堂,高顯貌也;殿,殿鄂也。《義訓》:漢曰殿周曰寢《博雅》:堂堭,殿也。
樓《淮南子》:延樓棧道,雞棲井幹。《史記》:方世言於武帝曰:黃帝為五城十二樓以侯神人。帝乃神明台井幹樓,高五十五丈。《說文》:樓,重屋也。
亭《說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從丁聲也。《釋名》:亭,停也,人所停集也。《風俗演義》:謹按春秋國語有寓望,謂今亭也。漢家因秦,大率十裏一亭。亭,留也;今有語“亭留”、“亭待”,蓋行旅宿食之所館也。亭,亦平也;民有訟諍,吏留辦處,勿失其正也。
台榭《爾雅》:無室曰榭。又:觀四方而高曰台,有木曰榭。《釋名》:台,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漢書》:坐皇堂上。《老子》:九層之台,起於累土。《禮記-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處台榭。
城《說文》: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堞,城上女垣也。《博物誌》:禹作城,強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自禹始也。《五經異義》: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公羊傳》:城雉者何?五版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釋名》:城,盛也,盛受國都也。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城上垣謂之睥睨,言中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陴助城之高也;亦曰女牆,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周官-考工記》:匠人建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王宮門阿之製五雉,宮隅之製七雉,城隅之製九雉。《管子》:內以為城,外以為郭。《禮記-月令》:每歲孟秋之月,補城郭;仲秋之月,築城郭。
牆《釋名》:牆,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止以為援衛也;墉,容也,所以隱蔽形容也;壁,辟也,所以辟禦風寒也。《周官-考工記》:匠人為溝洫,牆厚三尺,崇三之。《尚書》:既勤垣墉。《淮南子》:舜作室,築牆茨屋,令人皆知去嚴穴,各有室家,此其始也。《春秋左氏傳》:有牆以蔽惡。《爾雅》:牆謂之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