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偵察發現芝拉紮港內仍有一些艦船,南雲於3月5日派艦載機空襲芝拉紮,擊沉大型商船4艘、中型商船15艘。
日本在一係列海戰上的先後取得勝利,為日軍南下戰領爪哇打開了大門。在日軍主力東西夾擊爪哇島的過程中,盟軍在爪哇海共損失巡洋艦5艘、驅逐艦6艘,而日軍僅損失1艘運輸船和1艘掃雷艇,另有8艘驅逐艦和3艘運輸船被擊傷,後經過搶修又參加了後來的作戰。此時,日軍徹底解除了盟國艦隊在爪哇地區的威脅,完全控製了荷屬東印度的各海域。
★盟軍失利的原因
盟軍為保衛荷屬東印度的最後一場大海戰的失敗給今後的戰鬥帶來了決定性的結果。而海戰失敗的原因裏,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在這期間內他們沒有認真去做偵察情報的工作。而盟軍最高指揮機關不能協調一致和日軍占有空中優勢等因素,也使力量的對比朝著有利於日本方麵轉化。巴厘與古邦被占領後,直接影響到從澳大利亞向爪哇運輸所需的飛機。由於飛機活動半徑太小,從2月20日以後便無法通過這條航線派出戰鬥機。
而要特別指出的是,日軍能在東印度群島迅速推進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獲得了大量的機場。
戰前,盟軍陸、海軍之間就有過激烈的爭論。陸軍主張在這些島嶼中間分散建造大量的機場,供岸基飛機使用,這些飛機可用於摧毀懷有敵意的潛在對手。但海軍則反對這一計劃,他們預計,敵方的空軍首先會襲擊這些機場,摧毀那裏的飛機,然後占領和利用這些機場。為此,海軍認為,應該使用水上飛機去執行轟炸和偵察任務。這樣做的優點是使各基地不易被敵人發現,所需要的隻是對飛機進行必要維修的修理船。這些飛機修理船的代價無論如何要比一個附設各種建築物的機場的要少得多,而且修理船對敵轟炸機來說也是比較難以捕捉的目標。
盟軍所能提供的飛機數量非常有限。荷蘭和美國的水上飛機損失很大,所剩寥寥無幾。陸軍的飛機損失也很大。由於長期缺乏戰鬥機,因此就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空襲。其結果是突擊編隊在海上不斷地受到日軍空襲的威脅和攻擊。他們對此無能為力。所能提供的戰鬥機要首先用於防衛重要基地和機場。此外,艦上高射炮無法對付日軍的轟炸機,因為這些日機通常在12000英尺的高空飛行。
這些,都影響盟軍官兵的士氣,這一情況聯合突擊編隊司令曾多次向赫爾弗裏希將軍報告過。在爪哇海戰爆發時,盟軍約有30架作戰飛機,但其中大部分都急待修理。其他的戰鬥機均還在去爪哇的途中,如“蘭利”號航空母艦上的32架P—40戰鬥機雖已作好戰鬥準備,但不幸的是,它於2月27日在芝拉紮南麵被日機炸沉。另外一艘美艦“西威奇”(海上女巫)號雖於2月23日攜帶27架P—40飛機進入芝拉紮港,但這些飛機都比較陳舊,使用前還需要重新裝配。
盟國艦隊崩潰之後,整個爪哇的戰局就幾乎已經可以確定了,這裏就像一個熟透了的果園,在等待著日本人任意去采摘。
4.繼續擴張的“魔爪”,沒有停歇的日本軍隊
1941年12月,用於印尼作戰的日軍是第16軍,軍長今村均中將,兵力僅一個半師,即第2師團、第56混成旅團和川口支隊。因為無法組織大規模進攻,隻得分兩階段實施,先掃清外圍,再強攻爪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