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新生兒的嗬護1(1 / 1)

終於盼到了和寶寶見麵的這一天,新爸新媽的心間湧動著滿滿的幸福,高興的同時,不要忘了多觀察寶寶哦。

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

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很重要,這說明他小小的肺部已經開始工作了。產科醫生會用器械吸新生兒的嘴巴和鼻腔,以清除殘留在裏麵的黏液和羊水,從而確保鼻孔完全打開,能楊通地呼吸。接著,護士用毯子把新生兒包起來送到媽媽身邊,讓初為人母親近一會兒。如果胎兒早產或是出現呼吸困難,就會立刻被送入新生兒特護病房,接受檢查。如果新生兒體重超過5千克則要驗血,因為過重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小時內有可能出現低血糖症。

新生兒阿普如評分

新生兒出生後,需要接受人生中第一次測試評分,這被稱為阿普加評分。即醫生對新生兒總體情況測定後,打出的分數。這次測試包括對新生兒的膚色、心率、反射應激性、肌肉張力及呼吸力、對刺激的反應等項進行測試,以此來檢查新生兒是否適應了生活環境從子宮到外部世界的轉變。然後,護士會給新生兒稱體重、量身長,護士會用聽診器檢查新生兒的心髒和肺部,給他測體溫,並檢查他是否有異常症狀,如脊柱裂等。之後護士還會再次測量新生兒的身長、體重和頭圍,然後給他洗個溫水澡。

這種評分是對新生兒從母體內到母體外的生存能力和適應程度進行判斷,也為寶寶今後神經係統的發育提供了一定的預測性。但家長不必過分的關注這個分數,尤其是分數在8分以上的新生兒,不是隻有滿分的新生兒才是健康的。

認識新生兒的先天反射

所有健康的新生兒都具有一些本能的反射活動,它幫助新生兒度過離開媽媽子宮的最初幾個星期。比如你觸摸他的眼瞼,他就會閉上眼睛;如果你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他的鼻子,他就會用雙手做出掙紮的狀態。在新生兒生理和智力水平逐漸發育成熟,能夠進行更自覺的、有意識的活動後,這種先天反射就會消失。兒科醫生會測試新生兒的反射反應,它可以總體反應新生兒的機體是否健全,神經係統是否正常。

覓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當你用乳頭或奶嘴輕觸新生兒的臉頰時,他就會自動把頭轉向被觸的一側,並張嘴尋找。這種動作就是覓食反射。

每個新生兒出生時都具有吮吸反射,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為,這種反射使新生兒能夠進食。將奶嘴放進新生兒口中,他就開始吸吮。吸吮活動極其強烈,甚至在乳頭移開之後仍會繼續很長時間。吸吮的同時,新生兒天生會吞咽,這也是一種反射,吞咽行為可以幫助新生兒清理呼吸道。

握持反射

兒科醫生都會檢查新生兒的握持反射。測試方式是把手指放在新生兒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會不會自動握住醫生的手指。很多新生兒的反應都很強烈,緊緊攥住別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這樣把他們提起來(但是建議你不要做這個嚐試)。

這種反射一般在3~5個月消失。當你輕觸他的腳底時,你會發現他的腳趾也蜷起來,好像要抓住什麼東西似的,這樣的反射將持續一年。

緊抱反射

也被稱為“驚嚇”反射或莫羅氏反射。將新生兒的衣服脫去,兒科醫生會用一隻手托著新生兒的臀部,另一隻手托著他的頭,然後突然使新生兒的頭及頸部稍向後傾,正常的寶寶會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好像在試圖尋找可以附著的東西,然後新生兒會緩緩地收回雙臂,握緊拳頭,膝蓋蜷曲縮向小腹。新生兒身體的兩側應當同時做出同樣的反應。如果寶寶突然聽到巨大的聲響,也會是這種反射。緊抱反射消失的時間是在寶寶2個月的時候。

行走反射

用雙手托在新生兒腋下豎直抱起,使他的腳觸及結實的表麵,他會移動他的雙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動作。如果他的雙腿輕觸到硬物,他就會自動抬起一隻腳做出向前跨步運動。這種反射會在1個月後消失,與寶寶學走路沒有關係。

爬行反射

當寶寶趴著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勢,撅起屁股,膝蓋蜷在小腹下,這是因為他在子宮裏麵就是這樣雙腿朝向身體蜷曲。當觸碰他的雙腿時,他或許能夠以不明確的爬行姿勢慢慢挪動,實際上隻是在小床上作輕微的向上移動。一旦他的雙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這種反射即行消失,通常為2個月。

新生兒及其分類

新生兒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最常用的是依據胎齡分類和依據體重分類。下麵我們可以通過表格了解新生兒的各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