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陳群偷偷將顧瀟叫進了他的房間,他告訴了顧瀟班克斯這一陣冷落他的真相。
原來,在北京集訓的時候,班克斯就老是感覺顧瀟的特點跟他的要求合不上拍,但他是個嚴謹而古板的學院派教練,他決定按照自己的意誌改變顧瀟的打法。但效果很難令人滿意。
而陳群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怕顧瀟讓班克斯這麼練下去,不但達不到班克斯的要求,還很可能把自己的練沒了,最後落得個四不象。所以他找班克斯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討。
但班克斯是“愷撒”,至少他自己是認同了歐洲籃球界對他的這一稱號的。這就代表了他從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何況是執教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隊的主教練,他自認為有絕對的權威,不允許別人來說三道四。所以,他與陳群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終不歡而散。
“其實我們討論的就是一個個人與整體的關係,班克斯靠著整體籃球這塊招牌縱橫歐洲籃壇幾十年,想改變他難於登天。他太相信他的整體籃球了,守著他的這個老本啃了幾十年,完全沒有在籃球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得到啟示。不錯,籃球是5個人的,但5個人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麵上,如果非要把他們拉在一條水平線上,那實際上是限製了更優秀的球員的發揮。”陳群無可奈何的說,看來班克斯對他這個年輕教練的話沒有放在心上。
陳群接著說:“就像疊羅漢一樣,總有一個人站在塔頂上,隊友們則為他扮演著基石的角色。沒有隊友的支持,他就是空中樓閣,而沒有塔頂的這名球員,其他人搭起的塔高度也有限。現在的籃球運動也是如此,團隊與核心球員同樣重要,沒有團隊的支撐,什麼話都是空談,但如果沒有核心球員關鍵時刻的發揮,球隊總會離塔尖差那麼一步。”
“同時核心球員還可以激發其他人的能量,提升球隊的整體素質。總之,現代籃球中,球星與球隊的關係已經越來越密不可分。事實上在整體為王觀念最根深蒂固的歐洲,球星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現在歐洲的一流球隊,隊中的頭號選手全都是NBA的球星,有他們的存在,球隊在整體實力上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說句實話,要是荷蘭隊有個韋德這樣的後衛,完全有可能殺進歐洲前八強,而不會像現在這樣沒有世界排名。再說簡單點,起碼今天你是要吃點苦頭了。”
顧瀟笑而不答,但他的心裏也興起了波瀾,一方麵陳群的理念讓他這個對籃球知之不深的人有了一些思考,一方麵他也隱隱對班克斯感到一絲不滿,這個固執的老頭,完全是憑著自己的喜好在掌握著隊員們的手死大權,一切都要順著他的性子,否則即使再出色,也隻能在板凳上坐著,因為你不符合他的戰術,對不起,球隊沒你的位置。就像今天,後衛被壓的那麼慘的情況下都讓老邁的劉威堅持著,要不是孫樂意外受傷,顧瀟這次難有機會。
本來顧瀟還在琢磨著是不是改變自己的打法去適應班克斯,但現在他決定向班克斯說NO。一是因為陳群所擔心的成為四不像的因素,還有一個因素就純粹是賭氣了。一個17歲的孩子,正是海闊天空的年紀,怎麼可能會對一個並不愛自己的老師俯首帖耳。
不過,顧瀟很快就會親眼看到球星的作用,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中國隊下一場比賽麵對的是一支歐洲的傳統強隊,一支個人與整體完美結合的球隊,這支球隊的領袖正是一位NBA的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