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本書可以用“慘淡經營”四個字來形容,這可能與我的思維方式有關吧,網絡文字確實還是應該以YY為主,而我卻想加入點自己的思考,寫個不一樣的競技體育。嚴格來說,壓根不能算是競技小說,不過是圍繞一個籃球圈子的種種是非來談談自己對於當今體育界和名利場的理解。
這些內容顯然不適應上大多數讀者朋友的口味,不過讓我高興的是也還是有一些朋友能喜歡我這部塗鴉之作,這給了我很多的信心。說實話,我曾一度考慮TJ,畢竟我還沒頑強到“至少我還能勇敢的自我欣賞”這樣高的境界。但看著這兩天來漸漸增加的點擊和收藏,我決定堅持下去,不為別的,就為了這些能收藏我作品的朋友們。我的QQ是251998227,希望能跟有興趣聊聊的朋友們交流交流。
說起來,我也是看了10年NBA的人了,曾經是鐵竿,現在不是了。在這10年中,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有氣貫長虹,撼人心魄的;也有曆經挫折,催人奮進的;當然還有荒謬絕倫,令人啼笑皆非的。下麵我就用自己拙劣的文筆和大家一起分享這10年來的所見所聞。
上部
好了,係好安全帶,讓我們坐時光機回到1996年,那是我真正開始看NBA比賽的時候。那時中央電視台的體育頻道還不是CCTV-5,是CCTV-3,台標也不是現在的CCTV,而是一個衛星的抽象畫麵,這個中央三台偶爾會放一些NBA比賽,那時的主旋律是公牛和喬丹,所以一般直播的都是些公牛的比賽,不過說真的,我不是很喜歡看直播,主要是看不懂,一群人搶來搶去鼓搗半天都還進不了一個球,看起沒勁,那時更喜歡看一些集錦,看那些人飛來飛去耍雜技,最重要的是隻要是集錦上播的,都是進了球的,不存在那種半天進不了一個球的局麵。還有就是嘉賓些坐在一起吹牛的訪談節目我也很喜歡看,不為別的,就因為那時資訊太少,隻有通過這些節目我們才能了解到一些“猛料”,當時一般就是蘇群和徐濟成這兩個“老革命”主持,然後請一些專家來天南海北的胡侃一番走人,那個節目好象叫“籃球沙龍”,我們經常可以在這個節目裏聽到他們談論公牛隊的內訌,談皮蓬跟主教練傑克遜不可調和的矛盾,談隊員們為了薪水的問題鬧的不可開交,當時覺得這很難理解,能在NBA打球是很長臉的事,也可以說是夢想啊,這些球員怎麼老想到錢呢,如果給咱機會的話,不要錢咱也幹。所以對爆出的喬丹3600萬跟皮蓬的275萬沒什麼感覺,在我看來,都差不多嘛,主要是榮譽和夢想嘛,錢這個東西能算什麼呢。
看來那時候,咱也算是相信夢想的人,也算是朝氣蓬勃,頗有點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氣勢。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拜金主義者”,成了以前自己最看不起的那類人,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引以為戒,一定要相信夢想,相信奇跡,不要淪落成我這樣的思想素質。
好了,話題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正題吧。這一年發生了許多事,夢之隊參加了奧運會,一群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參加了選秀,從這兩件事上可以看出美國籃球跟其他國家的差距,美國人是關心選秀遠超過奧運會,而其他所有的人眼睛都盯著奧胖、哈達威這群超級巨星,沒有人對選秀感冒。這年最大的新聞是喬丹複出後帶領公牛奪冠,不過說實話,這在當時根本算不上“新聞”。
讓我們把記憶拉到1998,(97年沒什麼太大的事,公牛又奪冠了)這一年可以說是絢麗繽紛的一年,法國世界杯是一屆令人瘋狂的賽事,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這期間舉行的其他運動應該說是慘淡經營,除了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