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個胖胖的商人擠了進來,上下打量著土豆,問道:“這東西能保存多久?”
王豪泰自信地回答:“隻要放在陰涼幹燥的地方,能存好長時間,不容易壞。”
商人摸著下巴,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王豪泰見狀,趕緊說道:“各位,這土豆可是難得的好東西,錯過了可就沒機會啦!”
人群中有人問道:“這東西咋賣啊?”
王豪泰說道:“我們不打算賣錢,就想用土豆換些粗鹽巴、鐵鍋、钁頭、犁頭這些實用的東西。”
大家一聽,又開始議論紛紛。
有人說:“這東西沒吃過,不知道好不好,換東西不劃算。”
王豪泰連忙說:“大家可以先少換一點回去嚐嚐,覺得好了再來多換。”
這時,一個膽子大的老漢說道:“行,俺信你一回,給俺換幾個回去試試。”
王豪泰高興地給他拿了幾個土豆,換了他帶來的一些粗鹽巴。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他人也紛紛心動了。
“給我也來幾個!”
“我換點回去給孩子嚐嚐。”
一時間,場麵熱鬧非凡。
王豪泰和眾人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拿土豆,一邊和大家交換物品。
王豪泰還不停地介紹著土豆的各種吃法和好處。
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對土豆的興趣越來越濃。
在王豪泰和大家的努力宣傳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物品交換土豆。
三個時辰過去了,帶來的一筐筐土豆就都換出去了,換到的各種工具和物資也越來越多。
……
大家度過了十天左右愉快的日子,
陸陸續續地換回了許多大家需要的東西。
比如鐵鍋,現在十個人就有一個,
比如钁頭,現在兩個人就有一把,
比如犁頭,現在有3個……
這天上午,劉辯把眾人召集起來,大聲說道:“兄弟們,姐妹們,咱們如今雖然日子過得有點起色,但危機可沒離咱遠去。咱這土豆豐收,大家還在山穀內外打了些野味,吃的挺好,在外麵交易這麼些天,可能已經被外麵的人盯上了。咱得加把勁,今天開始把防禦工事做得更牢固!”
大家聽了,紛紛點頭,眼中透著堅定。
劉辯接著說:“咱們的武器,初級劍雖然厲害,但要是碰到一流猛將,可能還不夠看。不過對付周圍山匪、州縣的普通士兵,那可是神兵利器!所以咱們得多準備些,人手一把,讓敵人不敢輕易來犯。”
“所以,咱們要在大門裏麵建一道更高更結實的水泥磚牆,高十米,寬得能跑馬車。這樣一來,就算敵人來了,咱們也能站在上麵,狠狠地給他們迎頭痛擊!”
眾人聽了,都興奮起來。
“大王說得對,咱們不能掉以輕心!” 一個士兵喊道。
“就是,咱們要讓敵人有來無回!” 另一個士兵跟著附和。
說幹就幹,大家立刻行動起來。
男人們負責燒磚、搬磚、砌牆,為數不多的十來個女人則幫忙攪拌水泥、遞工具。
“哎呀,這磚可真好啊!” 一個士兵賣命地抱著20塊磚,嘴裏嘟囔著。
“為了咱的家,我也要抱20塊一次” 旁邊的同伴笑著說道。
“哈哈,也是,等牆建好了,看誰還敢來欺負咱們!”
大家一邊幹活,一邊有說有笑。
雖然辛苦,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期待。
劉辯也沒閑著,
來回穿梭,一會幫忙搬幾塊磚,一會指導怎麼砌得更牢固。
“這邊,這邊的磚再往上壘一點!”
劉辯大聲喊著。
“大王,您歇會兒吧,別累著了!”
一個百姓關心地說道。
“我不累,大家都在努力,我怎能閑著!”
劉辯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繼續幹活。
“來,歇歇,喝水!”
何太後、唐姬、衛佳這三位養眼的美女衛大家端來一碗碗水,遞給一個個累得氣喘籲籲的士兵。
士兵們也是更加賣力地幹活,
雖然這三位不是自己女人,
但是架不住好看啊!
這大概就是古人說的: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何況,還有另外的7個女子呢!
“哎呀,您們怎麼來了,謝謝啦!” 士兵接過水,一飲而盡。
“咱們也是大家的一員,亂世,現在條件不好,咱們也不能吃閑飯。”自從和大家朝夕相處後,何太後也開始說起了劉辯常說的這種咱們、老百姓也能聽懂的白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圍牆一天天地高起來。
“快看,這牆越來越高啦!” 一個百姓興奮地指著圍牆。
“是啊,等建好了,咱們就更安全了!” 另一個百姓笑著說。
終於,經過100多人10天時間的奮戰,新的水泥磚牆建成了。
“哇,太壯觀了!” 眾人站在牆下,仰頭看著高高的圍牆,心中充滿了自豪。
“這下好了,敵人來了也不怕!” 一個士兵拍著牆壁,信心滿滿地說道。
劉辯看著大家的成果,笑著說:“這都是大家的功勞,有了這道牆,咱們的山穀就多了一層堅固的保護。今天開始,每天都要有人巡查,早中晚,每個巡查隊伍有20人,每天30人外出拿土豆兌換物資,要兌換冬天的厚布料或者衣服,50人訓練,大家輪流打獵和訓練,本王和你們一起訓練!”
“大王英明,聽大王的!” 眾人齊聲回應。
叮,獲得大家的深度佩服認同,得到100點.
正當王豪泰他們與眾人交易正歡時,一個街溜子張二狗在人群外賊眉鼠眼地打量著。他見這滿滿當當的物資,心生歹意,想要打劫。可當他看到護衛們明晃晃的寶劍時,頓時慫了。但張二狗賊心不死,悄悄溜走聯係了黑風寨的土匪。
之後幾天,張二狗帶著土匪們來踩點。然而,山穀的巡邏士兵十分警惕,很快就發現了鬼鬼祟祟的張二狗。士兵當即將他抓住,一番審問,張二狗全招了。士兵迅速將此事報告給劉辯,劉辯聽後,麵色一沉,開始籌劃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