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村包圍著城市,這是抗戰時期,毛主席留下的一個決策。農村在中國人眼裏大多充滿了貧窮。在中國華北地區南部,有一個村落,叫“八口井村”,聽起來像個日本名字,沒錯,這個村在抗日時期,由於這個地方土地下有煤礦,深受日本人迫害,建立個礦井之後,為了集中老百姓把原來的井口全部填埋,在村口附近挖了八口井,全村的人每天都要集中到這個地方來打水,清點每家每戶的男丁,集中老百姓來挖礦。村民由此叫這個村為“八口井村”。解放戰爭之後,縣委書記因為這個村離市區太近,叫這個村名不好,要求改名字,但是在村長表態說,為了讓老百姓銘記這段曆史,居安思危,立誌為國家做出貢獻。之後,縣委書記暫且同意叫“八口井村”,所以一直沿用至今。這個村本來有個大財主,在村裏有很多田地,還有一塊不大不小的牧場,這個牧場在村口,挨著新修好的公路。牧場長約120米,寬約60米,主要是養牛羊的,在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之後,被打倒了,這些地也就陸陸續續的歸村集體了,但是那塊牧場卻荒廢了。正值國家要大力發展足球事業,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村委會決定把地改為足球場,組織村民們進行足球比賽。這個足球場由村支書來負責看管並且要組織清理雜草和防止村民來這倒垃圾。村支書有個愛好,就是平時喜歡喝點小酒。其實,一個人的愛好就是其本身的弱點,比如愛古玩字畫的領導,下屬送錢可能不會要,但要是給這個領導送些名貴字畫,就好辦事了。村支書的這個愛好也被一家小酒商的老板利用了,提出的條件是要在那個球場周圍建些廣告牌,宣傳自家的酒。村支書找村長商量了一下,決定四六分賬,村支書忙裏忙外,隻能拿到四成。酒商還要求他每周進行一場比賽,由此吸引人群來觀看,當然主要是看廣告。村支書很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他才不願意每周組織比賽呢,但是這每周的足球比賽卻成為了村民們的聚會,連鄰村的村民都來踢比賽,村支書不想得罪酒商,也不願意每周都組織比賽,於是決定村民們自行組織足球隊,雙方比賽必須分勝負,輸球的一方,將不能踏進球場比賽。他來當主裁判,受賄後常常吹假哨。村支書還美其名曰,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他還自顧自地給這個球場起名叫“勝者為王”球場。這樣的規定使得能在這裏比賽的人越來越少,“八口井村”目前剩下了一支足球隊,這個球隊的隊長叫羅建起,踢得一腳好球。但是村裏的人更加看好他的兒子,羅惠堂。羅惠堂的名字是羅建起的父親起的,早年間就流傳這麼一句話“聽戲要聽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所以就起名叫惠堂。這個羅惠堂雖然隻有11歲,但是左右腳十分均衡,盤帶技術極其高超,飛馳電掣般的速度加上強壯的身體素質使他成為防守球員的噩夢,經常能顛球會讓連數數的人都數的發困。羅建起考慮到自己的孩子還小,並沒有讓他加入球隊。這個孩子每次都是在球場邊,坐著小板凳來觀看父親比賽的。可是,這一次,羅建起的球隊麻煩了。這個周末羅建起的球隊,接受了鄰村的村霸組織的球隊的挑戰。在“八口井村”的東邊是“五堤”村,村裏有四大村霸,分別是楊國華,牛文橋,馬運財和姬連勝。人稱“牛馬雞羊”。在村裏橫行霸道,有一次,為了占街道,打傷了十幾個村民。當然,這種霸道的性格也體現在了他們踢球上麵。買通裁判後,使用威*、武力等手段來贏得比賽。這些事,附近的村民也都知道,大家普遍認為“八口井村”將不會再有球隊了。比賽當天是下午五點,灰蒙蒙的天,滴答滴答的下起了雨。村民們披著雨衣,打著傘坐在小板凳上等待比賽的開始,雙方球員入場完畢,羅建起的球隊先開球。村支書一聲哨響,比賽開始了,楊國華上來就把帶球的羅建起推到在地,裁判竟然不予判罰,比賽繼續。足球來到牛文橋腳下,羅建起的隊員來防守,被牛文橋一肘打在臉上,痛苦的倒在地上,裁判還是不予判罰,比賽繼續。雨勢越來越大,地麵濕滑,牛文橋把球傳給馬運財的時候,馬運財沒有準備好,直接摔了個踉蹌。足球被羅建起的隊員拿到並傳給了羅建起,羅建起帶球突破,說時遲那時快,姬連勝從後麵鏟倒了羅建起,導致羅建起的跟腱受傷,跟裁判示意,自己要下場接受治療,但是裁判還讓比賽繼續,村霸們三傳兩倒的,進了羅建起球隊的禁區裏。楊國華踢倒對方守門員,把球送進了球門裏。羅建起下場後,檢查了一下自己的傷情,又投入了比賽當中。比賽的勢頭完全被村霸們掌握,進球也就一個接著一個,直到比賽結束。當裁判的村支書滿意的笑納了村霸們給的錢,輸球之後的羅建起氣憤的找村支書評理,罵道:“你還是不是八口井村的村民嗎,咱們村沒有球隊了,你個貪得無厭的寄生蟲!”村民們也不敢幫羅建起,隻能默默的離開球場。村支書滿臉橫肉,嘴角上揚:“切,你個傻蛋,這種天氣,讓我這堂堂村支書來當裁判,淋濕得病怎麼辦,我不得掙錢看病啊,輸了就輸了,你們不比賽,我還不用來淋雨呢。”羅建起還想爭論,被家人勸阻,帶回了家中。此時此刻,大家都明白,這個村沒有球隊了,坐在屋裏的隊員們也都很失望,雨看來是停不了了。這時,從門外傳來一個聲音,“我要組織一支球隊,去擊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