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時間,非常奇妙的東西,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奇,也給了我們很多無奈。課本告訴我們,我們無法像調鍾表上的時針一樣將時間向前或向後撥動,哪怕是微微的一小格。時間的不可逆性和勻速性(勻速運動),它構成了現在這個世界的所知的科學基礎。這在物理學上表現尤為明顯。翻開物理課本,看看那些標準公式,那麼多的t,再看仔細點,t是不會為絕對負值的(運算過程中會出現負值,隻是相對的),如果為負則解釋為沒有意義,為什麼這麼解釋?時間的不可逆,這是公理。至於勻速,這也是公理!就像長度單位米一樣,作為度量單位,作為標準,時間就必須勻速。肯定會有人說,時間的這兩個特性都是我們人類強加上去的,我對這隻能說讚同。

公理是不用去印證的,因為它就是這麼定義的,大家都認為是理,那又有什麼好懷疑的呢!而且,現實告訴我們那就是正確的,無庸置疑的。但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人類是坐井觀天的那隻青蛙。當青蛙認識到自己是呆在井中時,它會想法設法的跳出去,成功後是喜悅的,站在井口上看天,天是那麼的大!殊不知它隻是在一口更大的井中而已。

從天圓地方說到人是呆在一個球體上的,從地球中心說到地球是繞太陽運行的,人類這隻青蛙在跳出井時,認識到以前的愚蠢,然後在新井中繼續觀天了,以為自己這回看到的全部。所幸青蛙還不算懶,還會去搜索一下周圍環境,當它發現這又是口井時,依然很頑強的要跳出去。

科學,正是在人類“探索——發現——再探索——再發現”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公理(不是全部),就是我們要不停跳躍的那些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