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香港地區文學創作三個主要特點是什麼?
答:近40年來香港文學創作的主要特點是:(1)作家多、作品多、風格類型多。出版過10本書以上的作家數以千計;有若幹作家,其作品在100本以上;有的作家一生或大半生的寫作量,可達千萬言。小說、詩歌、雜文、散文等,百花齊放。(2)雖有力求技巧創新和內涵深化的嚴肅文學,但以大眾興趣為依歸的通俗文學為主。通俗小說按內容大致可分為偵破、言情、武俠、曆史等幾大類。還有最能體現香港“快餐文化”特點的專欄文章。(3)多姿的作家群體。除土生土長的香港作家外,還有眾多從中國內地或海外遷居香港的作家,也有原已在港成名而後遷居海外的香港作家。
367.香港言情小說的代表人物是誰,代表作有哪些?
答:言情小說是香港通俗文學的一種。一般以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坎坷和不幸為背景,編織愛情故事,表現女性追求情愛.渴望幸福的思想感情。代表作家有亦舒、嚴沁、依達、林燕妮和岑凱倫等。以女性作家占多數。女作家亦舒,擅長寫上層社會和高級知識分子的愛情生活,迄今已出版著作90多部,其中小說50多部。作品格調清新,情節奇詭。主要作品有:《她比煙花寂寞》、《香雪海》、《流金歲月》等。女作家嚴沁,已出版長篇小說50多部,中篇小說100多部。大都描寫上層社會人士的家庭、愛情、婚姻及人際關係。作品內容曲折、纏綿。主要作品有《綠色山莊》、《故人、風雨》等。女作家林燕妮,擅長編織愛情故事,主要作品有《癡》、《盟》、《緣》等。女作家岑凱倫是新崛起的言情小說作家,主要作品有:《八月櫻桃》、《花花公主》、《影子山莊》等。
368.為什麼說香港是新激武俠小說的發瀟地,其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是什麼?
答:在50年代嵋起的以梁羽生和金庸為代表的香港新派武俠小說,突破了舊武俠小說隻寫個人恩怨和派係門爭的狹窄範圍,注重曆史時代氛圍的描繪,並把人物故事置於民族矛盾和社會變革的背景中來表現。克服了舊武俠小說重故事輕人物的通病,注重人物性格的發展和心理刻畫。
369.香港小說創作作為香港文化的雪要組成部分,大致分為幾大類?
答:(1)通俗小說。有梁羽生、金庸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亦舒、岑凱倫為代表的言情小說;倪匡(衛斯理)的科幻小說;梁鳳儀的財經小說等。(2)實驗小說。如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酒徒》等。(3)寫實派的鄉土小說和都市小說,如黃穀柳的《蝦球傳》、侶倫的《窮巷》等。
370.香港的電彩製片業迄今已有多少年的曆史?其彩片年產量居世界第幾位?
答:香港是中國大陸以外最大的華語影片生產基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電影基地之一,其影片年產量僅次於美國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香港的電影製片業迄今已有80多年的曆史。
371.亞洲曆史曇悠久的電彩節是壩個?
答:香港國際電影節是亞洲曆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世界影壇上每年一度的主要非參選電影節之一。獲巴黎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1977年由香港市政局創辦。宗旨是保持國際文化交流及協助提高香港電影製作素質。共分4個主要部分:“國際電影”、“亞洲電影”、“香港電影麵麵觀”、“香港電影回顧”。1977年首屆共有來14個國家的35套電影參加,其中45%來自亞洲。1982年第六屆共有27個國家和地區的130部電影參加,內地首次參加,作品有《知音》、《傷逝》。1992年第十六屆為期16天,共放映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部電影264場,觀眾達8.5萬人次,上座率73%,新設特別專輯“舊夢重圓---電影資料館珍藏精選”,放映一連串由海外電影資料館和私人收藏家保存的經典名作。香港電影回顧則以“電影中的海外華人形象”為主題,放映36部電影作品。1993年第十七屆,共選映185部分別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共分13個組,即“世界電影”、“美國自主電影風貌”、“亞洲電影”、“焦點導演”、“香港電影麵麵觀92——93”、“東張西望”、“資料館珍藏”、“不設防地帶”、“動畫”、“香港電影回顧:國語片與時代曲”和“香港獨立短片比賽”等.另外還舉辦展覽和兩個座談會。在大會堂展覽廳展出400多張參展電影的海報和劇照,吸引1.3萬多名市民觀賞。電影節共售出門票8。9萬張。
372.香港地區最具權威性的電影獎是哪一個?有多長時間的曆史?
答:香港電影金像獎是由香港電台和《電影》雜誌聯合舉辦的電影評獎活動。1982年3月舉行第-屆評選,每年舉辦一次。每屆評選的內容有: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5項主獎、以及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剪接、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動作指導、最佳電影配樂、最佳電影歌曲等獎項。金像獎的評選在香港以至亞洲地區均具一定的影響。
373.香港嘉禾電彩有限公司成立於哪一年,其代表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