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養生保健(3 / 3)

首烏酒

【來源】《中國藥膳學》。

【材料】製首烏、生地各15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製首烏洗淨悶軟,切成1厘米見方的塊,生地淘洗後切成薄片,待晾幹水氣同下入酒壇,將白酒緩緩注入壇內,攪勻後密封浸泡。每隔3日攪拌一次,10~15日之後即可開壇濾去藥渣飲用。

【用法】少量飲服可強身益壽。

【功效】滋肝腎、益精血。

【適用】肝腎不足之眩暈、乏力、消瘦、腰痛、遺精、健忘、須發早白等症。

桑葚蒼術酒

【來源】《東醫寶鑒》。

【材料】鮮桑葚子200克,蒼術、地骨皮各2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蒼術、地骨皮共為粗末,紗布袋裝,紮口,白酒浸泡。密封7日後,取出藥袋,壓榨取液,將榨得的藥液與原藥酒合並,過濾後備用。將鮮桑葚子搗爛絞汁,和入藥酒中,再密封7日後啟用。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

【功效】養血補腎、清肝明目、燥濕健脾。

【適用】衰老、眼花、須發早白、食欲不振。

首烏煮酒

【來源】《藥酒的製作》。

【材料】何首烏(製)120克,生地80克,芝麻、當歸各6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先將芝麻搗成細末,何首烏、當歸、生地搗成粗末,一並裝入白紗布袋中,紮口,置瓷壇中,倒入白酒,加蓋。文火煮數百沸後離火,待冷卻後密封,置陰涼幹燥處。7日後開啟,去藥袋,過濾後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早晚空腹溫飲。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潤腸通便。

【適用】因肝腎不足引起的陰虛血枯、頭暈目眩、腰酸腿軟、腸燥便秘、須發早白、婦女帶下等症。

【注意】脾虛便溏者慎用。

二至益元酒

【來源】《中國藥物大全》。

【材料】女貞子、旱蓮草各30克,熟地黃、桑葚子各20克,白酒500毫升,黃酒1000毫升。

【做法】上藥粉碎成粗粉,紗布袋裝,紮口。白酒、黃酒混合後浸泡上藥。7日後取出藥袋,壓榨取液。將榨得的藥液與藥酒混合,靜置,濾過,即得。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功效】滋養肝腎、益血培元。

【適用】肝腎陰虛、腰膝酸痛、眩暈失眠、須發早白,也用於神經衰弱、血脂過高。

【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桑葚桂圓酒

【來源】《壽世編》。

【材料】桑葚子、桂圓肉各100克,燒酒2000毫升。

【做法】將上述二藥與燒酒同入壇內浸泡,7日後即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養血安神、美容延年。

【適用】肝腎陰虧、虛勞羸弱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怔忡、便秘、目暗、耳鳴等。

【注意】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養生酒

【來源】《惠直堂經驗方》。

【材料】牛膝、枸杞子、生地、杜仲、菊花、白芍、山萸肉各15克,木瓜、歸身各7.5克,五加皮、桑寄生各30克,桂枝1.5克,龍眼肉60克,燒酒1900毫升。

【做法】將以上藥味切碎,放入壇中,倒入燒酒浸泡,封口,7日後過濾,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20毫升。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

【適用】肝腎精血不足,兼風濕、頭暈目眩、腰膝疼痛無力、四肢麻木作痛等症。

宜男酒

【來源】《同壽錄》。

【材料】枸杞子、杜仲、胡桃肉、當歸、龍眼肉、茯神、川牛膝、葡萄幹各60克,白酒5000毫升。

【做法】將上藥加工細碎,用絹袋盛,紮緊口備用,將白酒倒入淨壇中,放入藥袋,加蓋,置鍋中,隔水加熱,約40分鍾後,取出,待冷後密封,埋入土中,經7日後破土取出,開封,去掉藥袋,貯入淨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服10~20毫升。

【功效】補腎養肝、益精血、壯筋骨、安心神。

【適用】腰膝酸困、心神不安、筋骨不舒、精神萎靡、麵容無華、女子月經不調、婚後不孕症。

鶴齡酒

【來源】經驗方。

【材料】枸杞子、何首烏、菟絲子、蜂蜜各120克,當歸、生地、天冬各60克,黨參、補骨脂、山茱萸各20克,懷牛膝90克,白酒6000毫升。

【做法】將上藥加工碎,用絹袋盛,紮緊口備用。白酒倒入淨壇內,放入藥袋,加蓋,置文火上煮沸,取下候涼,密封,埋入土中。經7日後破土取出,啟封,去掉藥袋,過濾,貯入淨瓶中。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服10~30毫升。

【功效】補肝、養精血、益氣健脾。

【適用】腰膝酸軟、未老先衰、筋骨無力、齒落眼花、食欲不振、須發早白、精神萎靡不振等。

【注意】不耐白酒者,可改用米酒配製。

耐老酒

【來源】《太平聖惠方》。

【材料】生地黃、枸杞子、滁菊花各250克,糯米2500克,細曲200克。

【做法】將上藥加工碎,細曲碎為粗末,另放備用。將加工好的上藥置沙鍋中,加水5000毫升,煮取2500毫升,倒入淨壇中,待冷備用。將米洗淨煮熟,瀝半幹,待冷後拌入細曲,然後倒入壇中,同藥汁拌勻,加蓋密封,置保溫處。經21日後藥酒即熟,壓去糟渣,貯入淨器中。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空腹溫飲20~25毫升。

【功效】滋肝腎、補精髓、延年益壽。

【適用】肝腎不足的頭暈目眩、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等症。

補精益老酒

【來源】經驗方。

【材料】熟地黃120克,當歸150克,杜仲、茯苓、川芎各45克,金櫻子、甘草各30克,石斛90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將上藥加工成粗末,用細紗布袋盛,紮緊口,放入壇中,注入白酒,封口7~14日。

【用法】每日飲服2次,每次20~30毫升。應在早、晚空腹飲服。

【功效】補肝腎、養精血、強筋骨、抗衰老。

【適用】肝腎虧虛、精血不足者,症見形體消瘦、麵色蒼白、納呆,腎陽虛遺精、早泄、腰膝酸軟等。

烏發益壽酒

【來源】經驗方。

【材料】女貞子80克,旱蓮草、黑桑葚各60克,黃酒1500毫升。

【做法】將上藥中女貞子、旱蓮草加工碎,桑葚微搗爛,然後用絹袋或細布袋盛,紮口備用。將酒倒入小壇內,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陰涼幹燥處。每日搖動數下,經14日後啟封,去掉藥袋即可飲用。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飯前飲10~20毫升。酒服盡,依法重製。

【功效】滋肝腎、清虛熱、烏發益壽。

【適用】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困、須發早白、耳鳴等症。

【注意】陽虛者慎用。

地黃酒

【來源】《太平聖惠方》。

【材料】地黃1500克,糯米2500克,細曲180克。

【做法】地黃略蒸後在盆中搗碎,備用;細曲研成細末,備用。將糯米洗淨蒸煮,瀝半幹,納入淨壇中,待米冷卻後,加入地黃、細曲末,攪拌均勻,加蓋密封,置保溫處。經14日後開封,用紗布過濾去糟渣,貯入瓶中。

【用法】每早、午、晚各1次,隨量飲服。

【功效】補肝腎、滋陰養血、烏須發、延年益壽。

【適用】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腰腿酸軟、耳鳴目眩、月經不調、須發早白、脾胃虛弱、食後不消、身感乏力等症。

【注意】服用期間勿食貝母、芫荽、蘿卜等。

胡麻酒

【來源】《普濟方》。

【材料】胡麻仁120克,黃酒1000毫升。

【做法】將胡麻仁投入水中,掠取浮物,曝幹微炒香,置瓷器內搗爛成泥,將黃酒倒入瓷器內,同藥泥攪勻,加蓋密封,置陰涼幹燥處,每日晃動數下,經7日後靜置,澄清,即可飲用。

【用法】隨量飲服,勿醉。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潤腸、堅筋骨、延年益壽。

【適用】體虛肌瘦、精血虧損、頭暈目眩、須發早白、大便秘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