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上藥加紹興黃酒適量,浸泡2~3周,去渣取汁,再加適量蜂蜜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小杯。
【功效】滋陰潛陽、平肝熄風。
【適用】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頭痛目脹、口幹、尿少、便結、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
治新久水腫酒
【來源】《本草綱目》。
【材料】大豆1000克,白酒800毫升。
【做法】大豆用1000毫升清水煎煮至800毫升,去豆,入白酒800毫升再煎,煎至800毫升即可。
【用法】隨量飲用。
【功效】健脾益氣、利尿滲濕。
【適用】脾虛水腫證,如全身浮腫、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腹脹、納呆嘔惡,苔白膩、脈沉濡。
竹葉酒
【來源】《本草綱目》。
【材料】淡竹葉(以葉多、長大、質軟、色青綠者為佳)30~10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上藥切薄片,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5天後,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時適量飲用。
【功效】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
【適用】風熱、心煩、小便不利等。
桃皮木通酒
【來源】《藥酒彙編》。
【材料】桃皮1500克,木通500克,糯米、酒曲適量。
【做法】先將桃皮用清水15000毫升煎至5000毫升,一半漬木通,一半拌飯,按常法釀酒。待酒熟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日服3次,每次服50毫升。
【功效】利水消腫。
【適用】水腫、小便不利等。
通草釀酒
【來源】《本草綱目》。
【材料】通草250克,燈心草30克,糯米、酒曲適量。
【做法】上藥加水共煎取汁,由曲、米如常法釀酒。
【用法】徐徐飲之,不拘時候,以愈為度。
【功效】清熱化濕、利尿通淋。
【適用】濕熱淋證,如小便不利、尿頻尿急尿痛,或伴心煩口渴、瀉下黃糜臭穢、肛門灼熱等症。
消石酒
【材料】川金錢草150克,元胡90克,生雞內金、廣鬱金、風化硝、滑石各100克,核桃仁8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先將川金錢草水煎2次,取汁待用;再將後6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10日後,過濾去渣即得。
【用法】口服。日服3次,每次空腹服20~30毫升。服時兌入金錢草水50毫升,衝淡飲服。
【功效】清熱利濕、消石排石、理氣止痛。
【適用】泌尿係結石致疼痛難忍。
【注意】忌食油膩及辛辣食物。
二山芡實酒
【來源】《中國藥酒配方大全》。
【材料】山萸肉、懷山藥、熟地、生芡實各30克,菟絲子40克,蓮子肉20克,低度白酒600毫升。
【做法】將前6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後,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日服2~3次,每次20~30毫升。
【功效】補腎固攝。
【適用】腎虛白濁(慢性前列腺炎)。
蠶蛹酒
【來源】《蠶蛹療疾數方》。
【材料】蠶蛹100克,米酒1000毫升。
【做法】將蠶蛹在米酒中浸泡24小時,然後同入沙鍋內煮沸(用小火),煎取500毫升即可。
【用法】每日2次,每次50毫升,口服。蠶蛹可食,每日2次,每次10克。
【功效】健胃和脾,安神定誌。
【適用】失眠、心煩不寧等。
【注意】本藥酒屬食療範圍,可長期服用。
治怔忡藥酒
【來源】《神驗良方集要》。
【材料】茯苓、柏子仁(去油)、當歸身各30克,生地黃45克,酸棗仁15克,麥門冬、龍眼肉各60克,白酒3000毫升。
【做法】將前7味藥裝入紗布袋內,與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5日以上,密封浸泡期可加溫2~3次,以利有效成分浸出。
【用法】早晚各1次,每次飲服30毫升。
【功效】養心安神。
【適用】心悸怔忡,倦怠乏力,麵色不華,煩躁,失眠,多夢易醒等症。
【注意】脾胃虛弱、腸鳴腹瀉者慎用。
養心安神酒
【來源】《中國中醫獨特療法大全》。
【材料】枸杞子45克,酸棗仁30克,五味子25克,香櫞20克,何首烏18克,大棗15枚,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將上述藥味共搗碎,裝入細紗布袋內,紮緊口,放入壇內,倒入白酒,封嚴,置陰涼處。7日後開封,以紗布過濾,取濾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