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聽起來有點怪怪的。誰對壓力都是避之唯恐不遠,怎麼還會上癮呢?
是的,會上癮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金領、白領。他們一邊抱怨太苦、太累,一邊又不停頓地謀劃新的項目,建立新的目標,做出新的舉措。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如下:
其一,將壓力等同於地位。在當今社會,“忙不完地忙”已經升級為一種終極社會地位的象征。你忙,說明你很重要,很有價值。你不忙,說明你實在混得不怎麼樣。波士頓女性健康中心的專家指出,美國媽媽們總是把忙碌當作一種成就,如果做不到,就會產生挫敗感。
其二,在無意識之中,將壓力作為衝抵生活中孤獨感、抑鬱感的一種手段、一種工具,盡管自己也知道使用這種手段與工具的代價。
其三,有壓力便有了資本。有了壓力,你可以對人發牢騷,可以對人撒嬌,可以得到他人的重視、憐憫、關愛。
其四,承受壓力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聽說過古代戲劇《法門寺》中有個賈桂嗎?別人讓他坐下他不肯,要站著。原因是:站慣了,坐下倒不習慣了。
同樣道理,把承受壓力當成一種生活習慣的人,突然打破已經習慣了的忙碌節奏和壓力慣性,反而會不知所措,甚至產生失落感。
壓力之所以會讓人上癮,源於其自身的“誘惑力”。具體來說,壓力之下,你盡可以對著別人發牢騷,而且這種感覺相當好。當我們向某個忙碌中的女性詢問事情進展如何的時候,通常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別問了吧。”這句話背後透露的意思就是:我很辛苦,非常辛苦!如果我們對她表示讚賞或同情的話,不管承不承認,她們都能從你的表態中得到寬慰和滿足。這種時候,她們最想聽到和看到的就是,“唉,真可憐!”,或者一邊搖頭一邊自歎不如。
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壓力上癮的12種症狀》。
讀第一遍的時候先把它們當成笑話來看,然後再讀一遍看看這些情況是否也曾出現在自己身上。如果符合的答案超過兩項,那就說明你可能已經對壓力產生依賴,應該警惕這種生活方式對自己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也許你應該適當放緩生活節奏,關心一下自己的需要和想法了。
1.如果度假時間超過兩天,你就覺得心煩意亂;
2.原本全家人一起看電視的晚上,你卻縮在床上,拿著各大商場的優惠券上網搜羅各種促銷谘詢;
3.朋友聚會之前,你翻出家庭相簿絞盡腦汁地考慮如何將其編輯成具有外交水準的家庭宣傳冊;
4.想不起來上次沒吃早餐是在什麼時候;
5.想不起來上次沒吃午飯或晚飯是在什麼時候;
6.你的小孩能在5 秒鍾內把一天的活動內容都描述出來,“學校不錯,數學測驗成績不錯,小明告訴我球賽是在周日。”
7.即使身處激情時刻也從來沒產生過任何激情幻想,因為腦子裏總惦記著明早如何收拾廚房;
8.你匆匆遊走於超市的各個貨架,完全按照事先列好的清單購物,很少考慮別的東西;
9.你把睡前瀏覽日程表視為一種放鬆;
10.如果不在紙上記下“喂狗”一項,鐵定會忘記;
11.生日的時候老公送你一台iPod,至今還被原封不動地放在盒子裏,因為你根本沒時間下載歌曲;
12.你的處事原則是:當你可以打電話跟醫生做預約或者鍛煉手臂曲線的時候,為什麼要用來散步和嚼口香糖呢?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