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記仇作為東陰市知名企業家,他的社會聲譽在受到了各界嚴重質疑的背景下,最終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路,才在遇襲不久就主動和介紹業務的掮客達成了和解。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的記憶力也慢慢的消退了。
漸漸地,卜記仇作為采砂廠廠長一家被滅門的幕後主使的傳言也平息了,而卜氏集團的發展也漸漸地步入了快車道。
當時,卜記仇遇襲以後,三個兒子裏麵,兩個哥哥在外地上大學,家裏隻有念高中的卜算仁。
卜算仁的母親就讓他向學校請了兩周假,專程在醫院裏陪護父親。
在那兩周的陪護裏,卜算仁看到了父親得到的教訓,看見了父親做出的改變,也在自己的心裏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並且從此樹立起了和父親不一樣的觀念。
他的觀念在日常的相處中,對保鏢兼司機的趙長河也經常強調過,從而讓小趙刻骨銘心。
卜算仁數十次耳提麵命的告誡著小趙,他的觀念是做任何事,他根本不在於過程,隻在於他想要的結果。
隻要是他鐵了心想要的,哪怕是付出超常規的開銷和不可預計的代價,他都願意承擔!
完全被洗腦的小趙,辦起事來,同樣的感染上了這樣的作風。
但凡是老板一聲令下的事情,上有老、下有小的小趙完全變了個人似的。
小趙就像是懵懂無知、衝動易怒的小青年,愣頭青一樣,根本不在乎時間、地點、環境、規範、人等等因素。
曆經數次,圓滿的完成了老板交托的任務以後,小趙在精神上得到了老板的讚許,物質上也得到了比較客觀的回報。
在回報方麵,小趙有兩個渠道。
一個渠道是,辦事過程中的正常花費、開支,比如說各類差旅費、餐費、應該繳納的費用等等。
另一個渠道就有些隱晦,就是迎來送往的禮品、信封等等費用。
在這個渠道裏,小趙的收獲是最瑣碎、最不易穿幫的,同時又是日常收入中最可觀的一部分。
同樣的,更是小趙高興地接受且急切地立刻處理的。
那是因為,就像他支付給楊天做手術的醫生的信封一樣,辦成事以後,他可以添油加醋地、高估冒算地向老板報告這類支付的具體金額。
大多數情況下,卜算仁眼看著事情既然已經辦成了,也就不過於計較這些散碎事情,於是小趙虛報的支付金額,很快就會報銷,回流到自己的口袋裏。
這也是他敢於在手術承諾書上簽字,並且敢於立刻給當值醫生遞上信封的底氣和動力。
這些年來,小趙在陪同卜算仁外出辦事的時候,常常是預先準備了好幾個信封。
隻要是老板交待自己去辦事,小趙揣在衣服裏的信封,時刻都準備著,唯一令自己不爽的就是別人會拒絕。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通過多年來的積累,小趙練就出了一副極好的口才和一套迎來送往、阿諛奉承的應對方法。
閑暇之時,小趙常常對老趙笑著說,你要是不拿,我怎麼拿啊?
每每看著自己兒子如此的能幹,老趙總是會誇獎著自己的兒子,超越了自己,掌握了辦事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