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是韋蘭對吧?動工前,你還想給工程添點啥項目嗎?”
“稍等一下……”
羅蘭伸手拿起一張大羊皮紙,上頭繪著一幅圖,並非符文示意圖,而是他家宅子的平麵圖,房屋尺寸、布局一目了然。
這圖既是規劃,也是建築公司參照施工的藍圖。羅蘭有些詫異,圖紙看著挺現代,平麵細節拉滿,想必施工隊經驗老到,是專業幹這個的。
跟他搭話的是工頭,身負監管工人、維持工地秩序的重任,建築師、公司老板這會兒不在,工地諸事全由他說了算。
羅蘭早就列好了需求:整棟房子來個大檢查、大翻新,腐朽的地板全換新,磚牆結構也得細細勘查,確保安全無虞。
不僅如此,他還給老宅設計動了點“手腳”,像是給窗戶加裝鐵欄杆,提高外人入侵的難度;還打算圍著宅子築起柵欄,雖說身手矯健之人翻過帶刺鐵絲網也非難事,但至少能起到警示作用,告誡旁人莫要擅闖,況且院內還藏著些“小驚喜”等著不速之客。
羅蘭又將藍圖反複端詳了幾遍,確認無誤後,才遞還給負責人,隨口問道:“這得多久能完工啊?”
“說不準,快的話幾天,撐死一周。完工前,你最好另尋住處。”
工頭跟羅蘭一樣,是個普通人,手下工人卻形形色色。有身形魁梧的巨人族大漢,看著就力大無窮;還有兩個矮人,手腳麻利;甚至有個機靈的侏儒。小個子種族動作敏捷,刷漆、換小零件這類精細活兒大概率歸他們;大漢嘛,指定得負責搬運重物、開挖地基,為新柵欄忙活。
“行,知道了。”羅蘭對此早有預料。
讓他頭疼的是,施工得給木材刷防護漆,那刺鼻味道,光是想想就難受。漆一刷,揮發的氣味熏得人腦仁疼,根本沒法過夜,木屋也逃不掉這番“洗禮”。羅蘭琢磨著,要麼去客棧暫住,要麼就在自家地上搭帳篷湊合一宿。
權衡之下,他決定搬去城裏,正好趁這機會把大街小巷的鋪子逛個遍,摸摸底。小鎮發展勢頭迅猛,施工隊幹活麻溜,仗著專業技能,活兒幹得又快又好,失誤極少。
羅蘭還有個意外發現:建築材料領域有了新突破,市麵上竟出現類似水泥、石膏的玩意兒。一問才知,是煉金術士的傑作,把稀奇古怪的原料攪和到一塊兒,就搗鼓出這成果了,裏頭還用到怪物殘骸,怪不得地牢愈發搶手。
這個世界的科技發展自成一派,要是類比策略遊戲,這兒就像拋棄現代科學、獨尊魔法的文明,不搞蒸汽、內燃機,一門心思撲在魔力技術上,拿魔力當燃料。
這麼做不無道理,魔力近乎無處不在,可再生、易獲取,活人身上有,空氣裏也有,關鍵是學會怎麼吸收。魔石的作用,也就是提純魔力,加快吸收效率,本身並不產魔力。
羅蘭心裏裝著個大計劃,琢磨著怎麼利用這取之不盡的魔力,當務之急是搞出個類似電池的物件。他心裏大致有了譜,魔石就是關鍵一環。
他不是沒暢想過造蒸汽發動機或者內燃機,憑自己的鐵匠手藝,打造活塞、氣缸不在話下,難就難在讓符文適配機械,實現定製化操作。
符文這東西,靈活性太差。給活塞、氣缸安個小型引爆符文推動運轉,簡單;可要讓引爆符文定時啟動,還能按需調速,就棘手了。搞不定的話,發動機隻能勻速空轉,魔力嘩嘩地耗。
他的砂輪裝置,原理有點類似,固定符文結構一個勁兒往同一方向使力,雖說簡單,耗能卻高得離譜。相較之下,定期給衝擊符文供能,耗能少,還能保住動量。
羅蘭推測,要是把兩種設計合二為一,造個混合發動機,動力強不說,耗能還低,不過對符文設計、部件精度要求極高,但凡尺寸差一毫米,引爆效果就大打折扣,能量損耗嚴重,機器直接“罷工”。
要麼,就退而求其次,采用原始些的蒸汽機設計,加個符文燒水、利用蒸汽推動,動力小點,但加熱符文耗能低,經濟實惠。
“唉,要是能自由調整符文設置就好了。造發動機,少不了反複試驗,關鍵是造出來有啥用,我還沒底……”
把混合發動機引入這個世界,最大的難題是找對用途。就算勉強拚湊出一台,能轉起來,可然後呢?帶動個鑽頭旋轉,或是改成往複運動,這些靠調整符文設計也能辦到。核心問題在於,怎麼把產生的機械能轉化成實打實的價值。
羅蘭沒少算這筆賬,覺得解決辦法不是沒有。混合蒸汽機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得看它能產出什麼。他腦洞大開,琢磨著添個發電機,興許就能生出電能。可新問題又冒頭了:電能能不能轉化成魔力儲存起來呢?
這世界有閃電元素,隸屬高階魔法,難度係數拉滿,有天賦研習的魔法師寥寥無幾。真要是掌握了,堪稱老天賞飯,畢竟閃電破壞力驚人,輸出全靠“暴力美學”。
羅蘭由此認定,電能潛力巨大,當務之急是找到電能、魔力相互轉化的門道。念頭一起,他抬腳回了阿爾布魯克鎮。此前一心撲在地牢和老宅,鎮裏好些地方還沒來得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