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每一個人都想要得到的東西,但是不少人花費畢生精力,也沒有觸碰到幸福的衣角。由於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關於幸福的定義在每個人眼中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擁有財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情感最為重要……實際上,以上這些因素,都是片麵的,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要看一個人是否能“放下”。
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故事:兩個和尚外出化緣,路過一條小河的時候發現一名年輕女子站在河邊發呆。
大和尚上前問她:“施主莫非遇到了什麼為難的事情?”
女子回答:“我想要過河,無奈卻不知道這河水的深淺,所以不敢下水,隻好一直這樣站著。請問師父,能不能把我背過河去?”
大和尚聽了這樣的話之後,彎下身子將這名女子背了過去。這時,站在一旁的小和尚有些不解了,他說道:“我們是出家人,卻身背一女子,這如何使得?”
大和尚回答說:“關於這名女子,我早就‘放下’了,而你卻在心裏背了她二十裏仍未‘放下’。”
可以看出,這兩個和尚,雖然走在一起,但是修為境界卻是大不相同的。拘泥於世俗禮製的小和尚被所謂的規矩纏住了手腳,甚至連做一點助人的好事都會猶豫再三;而大和尚則不同,他展示給我們的態度就是:隻有放下心中的羈絆,才能探知到生命最本質的地方。
這個小故事雖然很短,但它揭示的意義卻是非常深刻的。人生在世,隻不過短短幾十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勢必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而與此同時,幸福的事情也會隨之而來。假如我們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於自己的挫折,那些幸福快樂就會被忽視掉。印度聖雄甘地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雖然有兩隻眼睛,但是卻無法在一隻眼睛看到痛苦的時候,讓另外一隻眼睛看到幸福。”在他看來,一個凡事都放不下的人,他的四周會被痛苦包圍,幸福的生活自然也會遠離他。
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隻有懂得取舍進退之道的人,才能夠觸摸到幸福的衣角。因為他們更為睿智,同時也不容易被生活蒙蔽雙眼。
但是從另一方麵而言,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執著於對自己不利的方麵。這就像是故事中的那個小和尚一樣,他一心想要得道,但是真正到了麵臨考驗的時候,他卻猶豫不前。在他眼裏,出家人是不能和女性有任何接觸的。然而,對於一心向善的大和尚來說,哪裏還有什麼男女之別呢?幸福與快樂,實際上隻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隻要你放得下,就能夠觸碰到它。
當學習不順、工作煩心的時候,當你和父母鬧別扭的時候,當你和戀人發生爭執的時候……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我們需要掌握好取舍進退,其實隻要稍微退讓一點,放下自己的執著,就能夠探知幸福 本身。甚至在一些有關生離死別、相見無期的“大事”上麵,我們也需要用一種放得下的心態來看待這些事情。很多時候,這些事情對於一個人造成的傷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調整,那麼他就一定會“傷得很深”。其實,在麵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因為一旦被拖入了這個旋渦當中,人往往會受到嚴重的打擊。
然而,現實生活中往往充滿了“相信自己”、“撐到最後”這樣的觀點。實際上,確實有一些敢於堅持、毫不妥協的人取得了成功。 比如堅持自我、不受世人意見左右,最後當上“蓋茨第二”的馬克·紮克伯格。對此,我們一方麵要肯定成功者的敏銳嗅覺,另一方麵也要認識到,其實在一個紮克伯格誕生的背後,隱藏著成千上萬個失敗的偏執者。執著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從哈佛退學回家……如此“放不下”的做派,實際上並不值得讚同。英國著名詩人雪萊就描述過這樣一種人群:“在各大城市當中,總是有一大批為夢想而來的年輕人,他們執著地追求,卻隻能過著下等人的生活。在他們當中,或許有一兩個能夠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並取得了成功,但是有更多的年輕人,卻將自己的青春葬送在了這裏,並且再也沒有站起來過。”
這樣看來,對於堅持不懈、拒絕放下,我們也是需要區別對待的。雖然在一些時候,不妥協確實能夠幫助我們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更多時候,它會讓我們賠上自己的一生。巴西球星羅納爾迪尼奧大紅大紫之後,每周進賬10萬英鎊以上,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而他的啟蒙教練則不無感歎地說:“每培養一個羅納爾迪尼奧,就會有13個同樣天賦異稟的人間奇才淪落下去。”可見,在很多時候,堅持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開花結果滿枝香的,畢竟是少數。
由此看來,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秉承進退之道,在看到堅持本身意義的同時,也需要看到隱藏在它背後的巨大風險。懂得放下、深諳進退之道的人,到最後往往能夠以柔克剛,獲得真正的幸福。而這也是本書作者希望讀者能夠獲得幸福的初衷。在本書中,作者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為大家深入解讀“放下”的意義,希望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