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趙祗帶著十萬精兵來攻取永昌鎮,路經雲南郡跟永昌郡的交界哀牢縣時,遭到了哀牢關守將張任(蜀郡人,出身寒門,在三國演義中是位用埋伏計在落鳳坡射殺劉備重要謀士“鳳雛”龐統的智將,且性格堅毅,忠貞不屈,雁橋之戰誤中諸葛亮之計,被生擒,寧死不降,被斬)的堅決抵禦。張任本是東漢武術大師童淵的大弟子,趙雲的大師兄,學得一身好武藝,尤其是一杆鳳鳴槍,使得是出神入化。時剛出師不久,在永昌郡曆練。趙祗遇上了張任,接連幾場單挑都是大敗而歸,說是出動大軍吧,張任又龜縮到了險固的哀牢關裏,趙祗損兵折將不說,愣是拿張任沒辦法。正頭疼之際,永昌縣師爺劉扒求見,傳進軍帳相見後,劉扒給趙祗出主意道:“大將軍,大軍之所以不得過,隻因您未曾下拜帖給永昌郡守譚大人啊!為今之計,隻需您輕動手中狼毫,揮墨書寫一拜帖,再獻上適當黃白之物,就一定能打破僵局。”“什麼,你讓老子下拜帖給那譚不厭鳥人,還要在獻上黃白之物?你腦子沒被踢吧!”“大人,這完全是權宜之計,一切為了大局著想啊!”“滾!什麼餿主意!老子堂堂一個大將軍,豈能去巴結賄賂區區一個郡守!”“大人……”“左右,亂棒打出!再廢話要爾狗命!”“大人,我們縣令大人說禮物他出,況且……”“什麼,回來,況且什麼,回來把話說清楚!”“大人,這……”劉扒指了指拽著他胳膊的護衛道。“爾等先退下!”“諾!”等兩位衛士下去,趙祗說道:“現在能說了吧,況且什麼?”“我們王大人還說,這次委屈了大將軍,等到了永昌縣,一定會向大將軍獻上厚厚心意以作補償!”“劉師爺,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為什麼不早說呢,差點誤了大事!”

“是,是,大人教訓的是!”劉扒呼應到。

“來人,筆墨紙硯伺候!”趙祗喚伺從道。少頃,所用準備就緒,趙祗揮毫書寫完拜帖,毛筆一扔,把帖子交於劉扒道:“此事事關重大,本大將軍就把此事托付與你。事成可記軍功;事敗嗎,嗬嗬,你懂得!”“是,是,小人定不負大將軍重托!請大將軍放一百二十個心好了!”“那還不快去!”“這就走,這就走!”劉扒慌慌然出軍帳去了。

第二日,正當張任準備再痛快大戰一場之時,他接到了郡守譚不厭的手書,令他放趙祗軍過境。看罷譚不厭手書,張任火冒三丈,一把把譚不厭手書撕得粉碎,高聲痛罵:“匹夫,狗苟蠅營的東西!眼看再堅持幾日趙祗就要成擒,卻發來如此手令!匹夫,誤我大事!”

罵歸罵,但譚不厭手令還得照著執行,於是,在全體哀牢關守軍憤憤不平的怒目相向中,趙祗軍膽戰兢兢的通過了哀牢關,來到了永昌縣境內。王巴、邱勾等一眾縣級官員,早早就恭候在城外二十裏了,時忽見前方旌旗蔽日,塵土遮天,知是趙祗軍來到,連忙近前齊聲道:“卑職恭迎大將軍!”修旗影裏,幾將依次飛出,正是趙祗、李艾、喬樂、張剛、石柱等將領。隻見趙祗上前嗬問:“王縣令何在?”“卑職在此。”王巴拱手作答道。“一具糧草供應何在?”石柱繼續問道。“馬上就到,請大將軍稍安勿燥。”“如此甚好,前麵帶路!”趙祗趾高氣揚,一帶馬頭,作勢上前道。“大將軍這邊請!”王巴再次施禮道。如此,趙祗一幹人在前,王巴等永昌縣官員隨後,向永昌縣衙行去。來到縣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