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走廊(1 / 2)

車隊行駛進入首都內部,走過故宮,走過長安街,看著街道兩邊熟悉的景象,姆哈馬德思緒萬千。

當車隊停在釣魚台國賓館十八號樓前麵的時候,姆哈馬德從車窗裏,看到了大批的歡迎人群中,一個個子不高的老者,正在那裏笑意盈盈地迎接。

鄧公!姆哈馬德頓時心中一喜。

從車上下來,姆哈馬德熱情地握上了鄧公的手。

“歡迎你,我們巴基斯坦的盟友,你在巴基斯坦的事跡,我們國家都傳遍了,你是個勇敢睿智的英雄。”鄧公說道。

作為最忠實的盟友,齊亞-哈克的身體狀況,東方國家的領導人都已經知道了,眼前的姆哈馬德,已經是巴基斯坦的實際控製者。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我隻是個戰士而已。”姆哈馬德說道:“鄧公主持了華夏的改革開放,現在華夏的經濟建設,日新月異,這才真的是讓人佩服,搞經濟,比打仗還要有難度。”

兩人都是惺惺相惜。

姆哈馬德充滿了傳奇般的色彩,崛起於阿富汗戰場,親手扶植起了阿富汗的政權,可以說,現在北部的阿富汗,全部都聽姆哈馬德的,說不定以後,還會成為巴基斯坦的一個省,而在東線,姆哈馬德的幾次仗,更是把印度人打得屁滾尿流,不僅僅會用戰術,他的計謀更是老道,鐵娘子的遇刺,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而姆哈馬德,對鄧公也是非常欽佩,這個老人,可以說,是華夏的中流砥柱,如果沒有他,說不定後世的華夏,和流氓朝鮮一樣的貧窮落後,他一手主持了撥亂反正,把國家的重點,由政治鬥爭,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方國家終於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經濟體,有了經濟,國防力量,也開始飛速發展。

沿著地毯,走進了宴會廳,雙方坐定。

“我們兩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在數次的印巴戰爭中,貴方給予了最大的幫助,我們巴基斯坦,一直都認為貴國是我們最真摯的朋友。”姆哈馬德說道。

提起幾次中東戰爭,都是巴基斯坦處於劣勢,而東方國家給予的幫助最大,除了把自己軍隊的裝備直接提供給巴基斯坦之外,甚至在危險關頭,還出動軍隊,從北方牽製印度。

“巴基斯坦關係到我們在南亞的利益,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現在的巴基斯坦,終於變得強大了。”鄧公說道。

華夏隻應付北方的衝突,就已經夠頭疼的了,現在看到巴基斯坦對印度的作戰中,處於上風,尤其是拿下了克什米爾穀地,這可是由守轉攻的重要一步,這更加符合東方國家的利益。

“如果隻有軍事強大,那並不是真正的強大,用貴國的話說,叫做窮兵黷武,我們想要真正強大,那首先得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姆哈馬德說道。

這個想法,跟鄧公是不謀而合的,華夏想要真正強大,不在於有幾百萬的軍隊,而在於國家的GDP,在於國家的經濟基礎。

“是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人民真正富裕起來,這才是我們的政治方針。”鄧公說道。

“要想富,先修路,對於國家來說,也是這樣的,我這次來,想跟貴國一起投資,修建一條從巴基斯坦南部港口瓜達爾,一直到貴方內陸的鐵路,通過這條鐵路線,我們可以加強我們之間的物資運輸,促進我們兩國之間的經濟發展。”

修鐵路!

華夏和巴基斯坦方麵,已經有了一條公路,喀喇昆侖公路。北起新疆城市喀什,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過中巴邊境口岸紅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長1224公裏。其中華夏境內415公裏,巴基斯坦境內809公裏。

這條公裏修建完成之後,成為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交通紐帶,是通往首都伊斯蘭堡及南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同時,巴基斯坦和華夏兩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和軍事意義。在71年的戰爭中,華夏援助的很多物資,就是通過這條公路來運輸的。

但是,這條公路沿途的地質情況極為複雜,雪崩、山體滑坡、落石、塌方、積雪、積冰等地質災害經常發生,沿途路麵和橋梁設施經常遭到破壞,許多路段難以通車。從運力上來說,公路始終無法和鐵路相比,鐵路,才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姆哈馬德提議修築這條鐵路,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巴基斯坦在逐漸地成為工業化國家,而東方國家,有著巨大的人口潛力,人多,就代表著消費多,也就是以後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這樣,巴基斯坦生產出來的貨物,可以銷售到東方國家去,這樣會對巴基斯坦的經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