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則十六:馬太效應(2)(1 / 3)

好的越好,壞的越壞

要想做成功人士就不要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而要做到最好,因為隻有做到最好,你才會最成功。

在古代,一位有錢人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他把兒子們叫到一起並把財產委托他們保管依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老大十兩銀子,老二五兩銀子,老三二兩銀子。拿到十兩銀子的老大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十兩銀子。同樣,拿到五兩銀子的老二也賺到了五兩銀子。但是拿到二兩銀子的老三卻把它埋在地裏。

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父親回來與他們結算。拿到十兩銀子的老大帶著另外十兩銀子來了。父親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同樣,拿到五兩銀子的老二帶著他另外的五兩銀子來了。父親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最後拿到二兩銀子的老三來了,他說:“父親,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我很害怕,於是把錢理在了地下”父親回答道:“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應該把錢存到銀行家那裏,以便我回來時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後再把它交給有十兩銀子的人。我要給那些已經擁有很多的人,讓他成為富裕的人;而那些兩手空空的人,即使他們有一點財富,我也會全部奪過來,讓他們一無所有。”

老三原以為自己會得到父親的讚賞,因為他沒丟失父親給的那二兩銀子。在他看來,雖然沒有使金錢增值,但也沒丟失,就算是完成父親交待的任務了。然而他的父親卻不這麼認為。他父親不希望他的兒子過順其自然的生活,而希望他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變得更為優秀。

不要滿足於自己的小成就,而要爭取做到最好,隻有如此,你才會成為成功者。人類永遠不能做到完美無缺,但是在我們不斷增強自己的力量、不斷提升自己的時候,我們對自己要求的標準會越來越高。這是人類精神的永恒本性。

對於想成功的人而言,別原地踏步,太過保守,反之,要大步流星、順應潮流而動,這樣才會走出一條通向成功的輝煌之路。如果你可以在一年之外弄出一天,那為什麼不利用這365天呢?為什麼我們隻能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超越平庸?

如果一個人順其自然的話,那麼他也不會贏得奧林匹克競賽。把金牌帶回家的運動員必須是超越已有的記錄。隻有你獲得了冠軍,一切好的事物才會向你奔來,如若折戟賽場,無緣桂冠,則會連原有的名利也被剝奪冠而去,這就是馬太效應的本性。

不要總說別人對你的期望值比你對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個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誤,那麼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承認這並不是你的最佳程度。千萬不要挺身而出去捍衛自己。當我們可以選擇完美時,卻為何偏偏選擇平庸呢?況且平庸會讓你更加平庸,你會永無出頭之日。有人可能會說:“我的個性不同於你,我並沒有你那麼強的上進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好的越好,壞的越壞。這是現代社會生存的鐵律,當你好時,名利都來;當你壞時,危難接踵而至。要做成功人士,唯有不斷使自己處於“好”的狀態,以好促好,終成強者。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手頭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

許多年輕人之所以失敗,就是敗在做事缺乏自信這一點上。這些人對於自己所做的工作從來不會做到盡善盡美。

相反,許多人在尋找自我發展機會時,常常這樣問自己:“做這種平凡乏味的工作,有什麼希望呢?”可是,就是在極其平凡的職業中、極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蘊藏著巨大的機會、隻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來,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使自已有發押本領的機會,滿足心中的願望

做任何事,都要力求最佳,隻有做到最佳,你才會成功。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分水嶺在於:成功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達到最佳境地,絲毫不會放鬆;成功者無論做什麼職業,都不會順其自然,而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你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在工作中你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許自己隻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隻完成百分之九十九。總之,要力求完美。如果你不能把工作做到旯,你就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無論你做何種工作,都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優秀的成功人士,而不是一個普通的庸才,應該永遠帶著信心去工作,唯有如此,你方可成功。

信譽助你走向卓越

最近我們發現在各種媒體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誠信”。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各種關於誠信的口號,最近還出現了誠信廣告公司、誠信修車鋪。還有人提議建立一個誠信日、在大學中開一門誠信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