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單身就是酷嗎

主張單身很酷的人其實並不一定酷。要是不懂得什麼叫酷,就別想方設法地裝酷,否則隻會產生副作用。奉勸大家還是早點兒接受“單身並不酷”這個現實,盡快開始一段戀情吧。

不要刻意美化單身

從“不婚族”的幻想中醒醒吧

在西方國家,女性解放運動的興盛時期是19世紀70~80年代,而亞洲國家是1990~2000年,女性畢業後理所當然地放棄結婚而選擇就職。《老友記》、《欲望都市》等美劇中越來越多地湧現出職業女性,劇中人物的瀟灑生活逐漸成為當代女性的向往。如今主張“獨立”和“自我”的幹練女性越來越多,在這些女性當中,有的是海歸,有的從事引領時尚的職業,有的則是與男人拚殺較量的職場女強人。她們對雞毛蒜皮的事情漠不關心,個性鮮明,堅強灑脫,懂得享樂。“不婚族”有著典型的享受單身生活的方式,比如說不結婚但同樣享受戀愛、在專業領域拿高薪、周末在酒吧或夜店度過火辣的時光等。

“不婚族”成為一種流行。電影、雜誌、書籍中會經常教你如何享受單身生活,理想的單女形象也被渲染得美輪美奐,妙不可言。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是單身,也奮不顧身地加入“不婚族”的大軍。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覺得這種生活並非想象中那麼美好,實際上它充滿了空虛和苦澀。

我有一位朋友,報了一個學習紅酒的課程,光每個月的學費就要十萬①,他一到周末就泡在高級酒吧或迪廳裏,瘋狂消費,後來由於付不起信用卡債務,差一點兒成為信用不良者。還有個師妹經常晚上加班,為了第二天能有一副容光煥發的妝容,就待在蒸汽房裏過夜。有一位師姐與意見不合的上司吵嘴之後,為了和解,約上司喝酒,不勝酒力的她拚命幹杯,醉得死去活來,還得強撐著自己回家,吐了個天昏地暗。她們都是單女,孤身一人在這個大都市裏拚搏,在我看來她們的生活實在是疲憊不堪。華麗光鮮的表麵下隱藏的是一顆寂寞無依的心,是孤單漫長的回家的路,是同父母一起迅速變老的自己。

體力不支或心理脆弱的人很難成為不婚族,如果一個人生活真的很疲憊很淒涼,那就別再硬撐下去了。

我的朋友P是個令眾人讚不絕口的單身。工作時,有著武則天的魄力;聚會時,可以跳出性感的熱舞;而且她還是一個得到下屬尊敬的上司。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她的周圍別說男朋友了,就連一個可以談心的異性朋友都沒有。

“大家可能都認為我不會感到孤獨。”醉醺醺的P發起了牢騷。

她感覺心裏空落落的,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奮鬥目標,娛樂消遣一通之後是無盡的空虛,這些並不是因為身體健康出了差錯,而是由孤獨引起的。特別是女人,一到30歲,就會因為生理上的各種原因,非常容易陷入極度孤獨之中。與其沉浸在不婚族的新潮中拚命與孤獨作戰,不如找一個可以讓你赴湯蹈火去愛,用溫暖去擁抱你的人。這也許更有益於身心健康。

單身是一種習慣

周末睡個懶覺,醒來賴在被窩裏不起,也不洗漱,手裏握著電視遙控器不停地調換頻道。跟朋友約好了要見麵,但是“懶惰病”又犯了,隻好臨時找個借口取消約會。中午叫份外賣,飽餐後又繼續睡午覺,等再醒來睜開眼的時候,發現太陽已經下山了。突然有一種無緣無故的空虛感席卷而來。這時,立刻抓起電話,打給朋友聊上一小時,閑聊後,看看最新的娛樂節目或電視劇,被劇中情節逗得咯咯笑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