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十七:用結果證明方法的價值,所有的方法隻以結果為導向。
無論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何的努力,如何的思考,如何的行動,都要以結果來證明自己行動的價值,否則,半途而廢、有頭無尾的工作就是不成功。結果要讓別人看得見、信得過、可觸到,並且要經過長期時間的檢驗。
從一個人的做事和處理問題的結果上,不僅能夠看出他的能力水平、智商高低,還能評價出他的做人準則和道德風範。
一切的行為隻為成功的結果,一切的方法都為問題的解決而準備。所以,當我們麵對一個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是我要實現一個怎樣的結果。
以達成目標為原則
在這個越來越講究速度的快節奏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像上緊了的發條一樣不停地旋轉著、奔忙著,處理事情速戰速決,麵對問題不加考慮就做了決定,看到決策大筆一揮就通過,很難想象,這樣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我們每天都在看似很忙的工作狀態下做著各種各樣的事務,可是最後一盤算,很多天來並沒有做成過幾件事,更不敢保證說哪件事做得無可挑剔。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隻是要求自己盡量地少出差錯。
聯想集團的理念是:“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企業將重視結果作為核心理念之一,強調了結果和達成目標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做事,更要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成,力求一個好結果。試想,如果我們每天都做大量的事情,解決眾多的問題,卻一個結果也沒有落實,每件事、每個問題都有頭無尾,那還是說明沒有做完事、沒有解決掉問題。這樣擱置的問題和工作就要留到第二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繼續解決,這樣不斷的重複解決殘留的問題和事情就會嚴重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所以,把事情做得有結果,對問題有個明確的答複,對我們的工作很重要。
很多企業都把業績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目標,業績就是一種結果。那些在職場上隻顧窮忙、苦幹的員工越來越得不到認可和欣賞,而讓業績出色、效率倍增的聰明的工作方法才是每個職場人所需要學習的。
1.告別瞎忙、盲從的日子
26歲的小吳是一位市場部經理,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網絡蓬勃發展時期,年輕人都慶幸自己闖進了事業發展的快車道。在網絡公司,他學到了新的技能和好的工作方法,但不久他卻發現自己在市場營銷方麵更有長處,於是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後來他找了另一份工作,在海底世界娛樂公司做市場推廣。這是一個需要層出不窮的想象力與熱情、實幹充分結合的發展空間。置身於這樣一個事業與興趣的契合點,他感到幹勁衝天,如魚得水。
追求成功,戰略方向正確要比戰術勝利更重要,因為隻要方向正確,一定會有到達成功目標的一天;但如果方向不正確,雖然贏得一兩場戰役的勝利,卻可能會離成功的目標越來越遠,越走越辛苦。
2.拿結果說話
領導安排同樣性質的一件工作給小王和小劉去做。小王每天提早上班,推遲下班,連周末都不休息,盡管他忙得身心憔悴,結果還是沒有達到領導的要求。領導每次接到小王的工作結果彙報,都皺著眉頭不滿意甚至對他嚴加批評。
而小劉卻和小王不同。小劉從不需要加班加點,每天隻是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好,力求每一件事都有一個完美的結果再著手下一件事,而不會像小王那樣老想一口吃個胖子,事情雖然做得不少,可結果沒有一個合格的。小劉每天報告給領導的都是好的進度與消息,領導也非常高興和滿意,不久小劉得到了提升。小王卻還在手忙腳亂地忙乎著以前擱置的工作。
我們做事不能光求低頭苦幹,還要講求結果和效益。插上效率和效益的翅膀,才能騰飛得更高。
3.不但要努力做事,更要做成事
台灣有位保險界奇人,他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身邊的每個人都視為自己的“準客戶”。
他家距離火車站非常近,他每天都會來到火車站售票廳排隊,他也不知道自己去哪裏,他的旅程決定於排在他前麵的人。
他會想方設法與前麵的人聊天交談。在排隊的過程中,他就會同前麵的人熟悉起來。臨到他前麵的人買票說“高雄”(或其他地方)時,還沒等前麵的人說完,他馬上說“兩張。”於是,他就隨著前麵的人去了高雄。一起買的票,座位自然在一起。台北到高雄的一段時間,就成了他銷售保險的時間。下車時,他已順利做成了一筆保單。
回家時,他又重複上麵的做法,在高雄到台北的回程中又是一筆保單。
正是由於他把每一個人都認定是他的客戶,所以他的銷售業務幾乎從未受到過挫折,結果銷售業績總是處於頂尖的地位。
如果在內心裏有做成事的強烈意念,或者想象著事情已經成功,結果做成事的幾率會更大。反之,如果對事情的結果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做成做不成似乎與自己無關,那麼結果很可能就會做不成。做事努力是必要的,但把做成事的意念強加給自己更為重要。
結果比過程更重要
結果是一切思維和方法的通行證,沒有結果說明方法不當或解決得不徹底;隻有呈現出滿意的結果,方法才會具有使用的價值和意義。
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是獲得一個明確的結果,而不是借口。個人和企業的生存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解決什麼困難,必須用一個結果來評定它的意義,如果沒有結果的事或者不看重結果,那麼也就沒有解決它的必要。
行為的最終價值是結果的呈現。對一個人來說,結果可能是做事的好與壞,辦事的妥善或者馬虎,承諾的兌現還是食言;對一個企業來說,結果就是一種誠信,結果就是一種雙贏的戰略;對一個商場經營者來說,結果可能就是一個品牌,一個聲譽、一個好口碑。
不要小看了結果的重要性,在很多情況下,結果的優劣就是一種權力的象征,一次生意的成敗、一次管理的強弱以及實力和能力的反映。
1.讓結果創造理由
某公司的一位銷售員曾經驅車20英裏,而且不順道,就為了給客戶送去僅值40元的油炸土豆條。有人問他:“花那麼多時間在這些小額定單上又怎麼能賺錢呢?”他回答說:“是公司要求我必須這麼做。開車那麼遠,卻拿到一份小小的定單,確實不如我的時間值錢,甚至還不及我的汽油值錢。但是一旦我讓本公司商品擺上了貨架,我就希望它永遠留在上麵。在我們這一行,保住了貨架占位就意味著一切。我可不願意因為我的服務差而失去更多的交易。”
該公司規定銷售員們必須提供長期始終如一的優質服務。由於該公司所有的銷售員都熱衷於為客戶服務,這種長期的優質服務逐漸贏得終身的客戶。
把好結果當做一個品牌,給他人一個青睞和讚賞的理由,而這種理由又促進了結果的發展和認證,最終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2.結果就是承諾
在中國的互感器行業中,江西贛電互感器有限公司可謂是一匹令人矚目的黑馬。這個民營企業的崛起於總裁張愛民製定的產品質量承諾和售後服務承諾不無關係。公司向其客戶承諾:凡因公司產品質量或用戶使用不當造成事故,在接到用戶現場服務通知後,省內保證24小時內派人到現場,省外保證48小時內派人到現場解決。有一次,新疆一家電業公司打電話來告知一台產品出了問題,張愛民接到電話後。急匆匆趕到昌北機場乘飛機然後轉車趕往現場,到達現場時已經是下午5點鍾了。為了早點為客戶解決問題,他顧不上休息,在戶外打開產品現場維修,直到故障排除,並重新安裝好。新疆電業局的負責人稱讚他:“果然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