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曾經說過:“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對問題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消極心態者,對問題永遠都會找到消極的解釋,並且總能為自己找到看似合理的借口,最終得到了消極的結果;積極心態者,對困難總能找到一個恰當的突破方法,並且將方法總結成經驗,最終將問題得到完美的解決。
(一)改變了一種看法,就多了一個想法,也就收獲了一個方法
每個人都必定要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後的結果,由此產生了責任和借口之分。凡事愛找借口的人,遇到困難會投機取巧地偷懶、應付和逃避,卻不會思考怎樣想方設法解決難題;遭遇失敗會強詞奪理地為自己辯解、牢騷滿腹地訴苦成功“比登天還難”,卻不能建立自信、鼓足勇氣向成功發起挑戰。而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是從來不找借口的。借口的存在隻能消磨人的意誌和熱情,卻解決不了任何實質性的問題。
勇於擔當責任的人,麵對難題會深思熟慮,選擇詳盡可靠的方法來確保結果的萬無一失,而不會倉促地作出決定,草率地行動,以及虎頭蛇尾地收工;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中,一個人具有負責任的態度永遠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而把一些難題和艱巨的任務交付給他們,收獲的也是放心和稱心如意。
都說“要戰勝困難,先戰勝自己”。很多事例證明,一些看上去超乎尋常的困難都是源自內心的恐懼被放大的結果。怯懦、脆弱、不自信、缺乏耐心、意誌力不強等各種心理因素阻礙著我們的成功,導致不戰自退的失敗結果,而連續的挫敗感和一蹶不振的萎靡狀態足可以擊潰一個人的鬥誌和積極性。實際上,並不是困難壓倒了我們,難題難住了我們,困境困住了我們,而是我們被自己的內心所束縛了。一些經驗、觀念和思維定勢讓我們在困難麵前畏手畏腳,在決策麵前優柔寡斷,在難關門口不敢突破。解決問題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戰勝困難也要借助信念和意誌的支撐,才能跨越鴻溝、攀上成功的頂峰。相信自己,一切就有可能;戰勝自己,就等於戰勝了第一道難關。
好的看法和想法隻是說說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隻有去做、去行動、去執行,想法才能變成方法。好的想法要在行動中才能得到檢驗和認定,通過實踐證明了的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問題,並得到廣泛認可和傳播。在行動中發現方法,變換想法,在執行的結果中收獲經驗,總結不足,才算達到了思考和行動的完美結合。否則,就是空談空想、紙上談兵,對問題的解決沒有一點幫助。